[实用新型]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5041.7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2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松;文伟峰;何立发;郭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市浚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小凤 |
地址: | 343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部 焊接件 安装孔 金属连接件 倒角部 焊盘 多层电路板 中部连接件 导电层 连接件 内侧壁 外侧端 穿设 螺接 装设 侧面 | ||
一种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其包括本体部及装设于本体部上的若干元件,所述本体部于导电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倒角部,该倒角部的最大内径大于安装孔其它区域的孔径;所述第二焊接部上设置有过孔及穿设于过孔内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中部连接件及分别螺接于连接件两端的第一焊接件、第二焊接件,第一焊接件及第二焊接件的外侧端各设有一焊盘,两焊盘分别凸出于本体部的两上下侧面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板,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其作为电源的主要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中。现有技术中,PCB板包括板体和铜基板,通常铜基板都是通过树脂粘合在板体上,板体和铜基板组成PCB板,元件及导线一般直接焊接在PCB板上,容易出现PCB板强度降低和安装不稳定的问题,且PCB板焊接拉力达不到要求,易产生铜基板剥离的现象。此外,传统的PCB散热功能欠佳,从而影响其性能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
一种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其包括本体部及装设于本体部上的若干元件,所述本体部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导线区,且上下表面的导线区在水平方向呈错位设置,所述元件设置于同一表面的两相邻导线区之间;所述本体部于导电层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一倒角部,该倒角部的最大内径大于安装孔其它区域的孔径;所述第二焊接部上设置有过孔及穿设于过孔内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中部连接件及分别螺接于连接件两端的第一焊接件、第二焊接件,第一焊接件及第二焊接件的外侧端各设有一焊盘,两焊盘分别凸出于本体部的两上下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包括基层、设于基层两侧的导热层及设于两导热层外侧的导电层,导电层与导热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层,该金属网层呈蜂窝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件包括外侧的第一焊盘及设置于第一焊盘内侧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焊盘呈圆盘状设置,该第一焊盘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管的外径,该第一连接管螺接于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一焊盘一侧的端部设有一螺纹槽,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柱及螺孔,所述螺柱螺接于所述螺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接件包括第二焊盘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焊盘一侧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装设于连接件的螺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上还设置有向内延伸至金属网层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金属网层连接,所述元件设置于散热孔的正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通过设置金属连接件、第一焊接件、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从而不仅便于拆卸更换,且便于后续焊接作业,使元器件及导线焊接更稳固、且可确保元器件及导线的拉力、不易被损坏。此外,所述金属网层、散热孔以及元件安装位置的设计,使得该PCB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另外,所述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的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在PCB上设置安装孔及过孔,不仅可确保焊接的稳定性,且可减少过孔的数量,使两侧的导线可共用同一过孔;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性好的多层电路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面PCB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面PCB上散热孔、金属网层与元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市浚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安市浚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5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