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介质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8026.8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2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琚泽文;梅生成;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叶绮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栖动物 人工介质 地表水净化 养殖网箱 主体框架 上横梁 联用 本实用新型 地表水水质 水环境治理 净化功能 水质净化 有机污染 净化 顶面 密排 摄食 污泥 填充 淤积 拦截 投放 悬挂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净化和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人工介质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技术方案为:人工介质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的顶面设置上横梁,多组人工介质填料密排悬挂在上横梁上填充上部分;下部分设置大型底栖动物养殖网箱,养殖网箱内人工投放养殖大型底栖动物。其充分结合了人工介质填料的拦截净化和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净化功能,在高效发挥地表水水质净化的同时,降低了有机污染污泥的淤积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净化和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人工介质与大型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受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我国大部分河道湖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水体微污染情况,地表微污染水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其中一部分属天然有机化合物,例如水中动、植物和藻类分解而形成的如腐殖酸等产物,另一部分则是生活污水、食品加工等行业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中的有机废物、氨氮等有害污染物质。含量较高有机污染物质,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造成一系列水质恶化的恶性循环,严重时会使水体逐渐变黑变浑,并产生恶臭,严重威胁水体生态环境和供水水质安全。
目前,针对水体有机污染的净化工艺有多种,其中人工介质填料通过其材料本身的拦截、吸附及其表层生物膜系统的代谢降解作用,具备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并广泛应用于地表污染水体净化工程。而人工介质填料拦截的大颗粒有机碎屑及表层死亡脱落的生物膜又将沉淀进入底泥,转化为有机污泥形成内源污染。河蚌作为一种大型底栖动物,耐污性强,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通过大量的滤水、摄食、消化等生理活动,能够高效转化污染水体中的大颗粒有机碎屑,以及人工介质填料表层脱落的生物膜残体,在水体有机污染物转化去除过程中可承担重要角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介质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充分结合了人工介质填料的拦截净化和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净化功能,在高效发挥地表水水质净化的同时,降低了有机污染污泥的淤积量,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人工介质底栖动物联用地表水净化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的顶面设置上横梁,多组人工介质填料密排悬挂在上横梁上填充上部分;下部分设置大型底栖动物养殖网箱,养殖网箱内人工投放养殖大型底栖动物。除了养殖大型底栖动物外,也可加入其它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贝类、螺类。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主体框架的竖向棱边向下突出主体框架的底部,作为入土桩基插入河床。主体框架可为立方体框架结构,也可为其它多边体或其它形状的框架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上横梁为多根,两两之间平行分布,相邻上横梁的间距设置为5cm至10cm。上横梁的排列方式不限,可为两两之间平行分布,也可交叉形成网格状。优选为两两之间平行分布,且相邻悬挂横梁的间距根据水质净化过流流量需求设置为5~10cm之间为宜。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人工介质填料为生物绳。人工介质填料可为现广泛用于污水处理的各种软性填料、硬性类填料、半软性填料或立体弹性填料等,优选为生物绳。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养殖网箱采用网孔材料在底部和四面围成网箱,顶部敞开。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养殖网箱的顶部设置下横梁,人工介质填料的下端拉紧固定在下横梁上。下横梁除了固定人工介质填料外,还可起到了分隔主体框架的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下横梁为多根,两两之间平行分布,相邻下横梁的间距设置为5cm至10cm。与上横梁相同,下横梁的排列方式不限,可为两两之间平行分布,也可交叉形成网格状。优选为两两之间平行分布,且相邻下横梁的间距根据水质净化过流流量需求设置为5~10cm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网孔材料为尼龙网材料,大型底栖动物可为底栖有壳的软体动物,网孔直径不大于3cm。网孔直径一般可根据大型底栖动物个体大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8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废液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污水厌氧膜处理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