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触媒灭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8663.5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0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宜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滨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4 |
代理公司: | 44251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世洪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气体 纤维片 紫外线照射装置 蚊子 光触媒单元 供应单元 壳体 乳酸 光触媒灭蚊器 浸渍 尾端连接 二氧化碳气体 室内空气污染 本实用新型 紫外光 灭蚊 蚊香 壳体侧壁 窗口处 酒精瓶 灭蚊剂 二氧化碳 酒精 分解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触媒灭蚊器,包括壳体、有机气体供应单元、紫外线照射装置、光触媒单元和蚊子收集部,有机气体供应单元、紫外线照射装置和光触媒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有机气体供应单元包括第一纤维片和第二纤维片,第一纤维片的尾端连接并浸渍在含有酒精的酒精瓶中,第二纤维片的尾端连接并浸渍在含有乳酸的乳酸瓶中,光触媒单元用于接收紫外线照射装置发出的紫外光并分解有机气体以和二氧化碳气体,壳体侧壁设置有窗口,蚊子收集部设置在窗口处,用于收集通过窗口的蚊子。该光触媒灭蚊器产生二氧化碳和乳酸吸引环境中的蚊子进入壳体并进行收集,解决了使用蚊香、灭蚊剂等方法灭蚊造成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触媒灭蚊器。
背景技术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人体吸引蚊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体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还有其它的排泄物,目前杀灭蚊子的办法多种多样,一般家庭都使用蚊香、灭蚊剂等,这样对室内空气污染太大,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对人体造成危害,用蚊拍又太过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触媒灭蚊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触媒灭蚊器,包括壳体、有机气体供应单元、紫外线照射装置、光触媒单元和蚊子收集部,所述有机气体供应单元、紫外线照射装置和光触媒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有机气体供应单元包括第一纤维片和第二纤维片,所述第一纤维片的尾端连接并浸渍在含有酒精的酒精瓶中,所述第二纤维片的尾端连接并浸渍在含有乳酸的乳酸瓶中,所述光触媒单元用于接收紫外线照射装置发出的紫外光并分解有机气体以和二氧化碳气体,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窗口,所述蚊子收集部设置在窗口处,用于收集通过窗口的蚊子。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单元为承载锐钛矿型氧化钛颗粒的光催化片,所述光催化片一侧或两侧具有大量微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光催化片通过垫片的支撑放置在第一纤维片和第二纤维片上,所述垫片在接触第一纤维片和第二纤维片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小于388nm。
进一步的,所述蚊子收集部设置有粘合片。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侧壁的窗口处还设置有蚊子分拣网。
进一步的,所述蚊子分拣网的网眼尺寸为10mm至15mm。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酒精瓶和乳酸瓶一侧的壳体处设置有透明的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光触媒灭蚊器产生二氧化碳和乳酸吸引环境中的蚊子进入壳体并进行收集,解决了使用蚊香、灭蚊剂等方法灭蚊造成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触媒灭蚊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触媒灭蚊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触媒灭蚊器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窗口;12、门板;2、有机气体供应单元;21、第一纤维片;22、第二纤维片;23、酒精瓶;24、乳酸瓶;3、紫外线照射装置;4、光触媒单元;41、光催化片;42、微流通道;5、蚊子收集部;51、粘合片;6、垫片;61、开口;7、蚊子分拣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滨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滨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8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类培养温室专用杀虫灯
- 下一篇:新型林业病虫害杀虫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