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用泥石流防护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410396.5 申请日: 2019-03-28
公开(公告)号: CN209798515U 公开(公告)日: 2019-12-17
发明(设计)人: 张敦宝;蒋永联;车文庆;高洪辉;李传琳;姚志国;梁俊雄;彭勃;夏德俊;余阳;樊则飞;李万雄;赵伟;何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1D19/02 分类号: E01D19/02;E01F7/04
代理公司: 53100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亢能;陈左
地址: 650200 云南省***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挡墙 圈梁 桥梁墩台 泥石流 本实用新型 防护结构 工程费用 救援通道 抢险救灾 一端开口 施工 斜坡 桩基 通畅 疏导 贯穿 桥梁 安全 保证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用泥石流防护结构,包括一端设于桥梁墩台承台上靠桥梁墩台设置的圈梁,设于圈梁上的挡墙和若干贯穿圈梁和挡墙设置的桩基,圈梁和挡墙一端开口,另一端呈尖椭圆形,挡墙顶部椭圆形一侧呈一定角度的斜坡。本实用新型既可阻止泥石流冲击,又可疏导泥石流,尽量减少对桥梁墩台的危害,保证线路的安全通畅,为抢险救灾提供救援通道。规模较小、征地少,没有使用特殊材料,施工极为方便,施工速度快,工程费用投入较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护结构,尤其是一种桥梁用泥石流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以辽西山地、冀北山地、华北太行山、陕西华山、四川龙门山和云南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诱发泥石流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和人为因素(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等),造成上游丰富的松散堆积物,位于地形陡峭和较大河床纵坡区域,在强大的径流动力(如暴雨、融雪、水库溃坝)下,极易爆发泥石流,其泥位和流量陡涨猛落,历时短,造成人员伤亡、村寨毁坏、交通中断、河道堵塞、摧毁矿山等严重危害,破坏性极大,比洪水的危害性更大。

结合泥石流形成条件,我国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工程措施和预警系统,目的是控制泥石流发生、发展,减轻或消除对被防护对象的危害。公路、铁路应绕避强烈泥石流和形成区,必须通过时,桥梁是跨越主要方式,并应留够足够的安全净空,宁设桥勿设涵,桥跨宁大勿小。发生泥石流时首先威胁桥梁工程,故所跨泥石流沟的桥涵安全极为重要,而以往泥石流沟内的桥梁墩台防护措施极少或较弱,在发生泥石流时,受泥石流冲击,由于桥墩抗剪性差,桥墩极易剪断,影响桥梁安全,有许多类似案例发生,给人民生活、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用泥石流防护结构,主要是在公路、铁路桥梁跨越泥石流地区,通过桥墩前面设置防护设施,既可阻止泥石流冲击,又可疏导泥石流,尽量减少对桥梁墩台的危害,保证线路的安全通畅,为抢险救灾提供救援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用泥石流防护结构,包括一端设于桥梁墩台承台上靠桥梁墩台设置的圈梁,设于圈梁上的挡墙和若干贯穿圈梁和挡墙设置的桩基,圈梁和挡墙一端开口,另一端呈尖椭圆形,挡墙顶部椭圆形一侧呈一定角度的斜坡。其中,部分圈梁搭接在桥梁墩台的承台上面。

公路、铁路跨越泥石流地区时,不仅要考虑泥石流的水文条件,线路位置及高程,还需考虑桥梁结构安全。泥石流爆发下,桥梁墩台首当其冲,直接受其冲击,故在桥梁墩台前设置防护设施极为必要,可以减轻或避免泥石流对其影响,达到保护墩台目的。故在选线时应注意线位与泥石流主流方向宜尽量垂直,交角应不小于75度。

桥梁墩台前面设置防护设施,具有抗泥石流冲击能力,快速引导泥石流,泥石流过后可以迅速修复地面以上破损的防护设施部分,可反复利用。

进一步地,挡墙顶部设有隔水层,隔水层厚度为40cm左右。

进一步地,圈梁与墩台承台间设有油毛毡。油毛毡设置两至三层。保证圈梁不受桥梁墩台影响,可自由活动,不至于将泥石流的冲击力传给桥梁墩台。

进一步地,圈梁上预埋φ20mm以上钢筋,挡墙与桥梁墩台之间采用沥青麻筋填塞。挡墙与桥梁墩台之间设沥青麻筋,可使防护设施与桥梁墩台接触部分自由活动,以减少或避免防护设施因泥石流冲击而传力至桥梁墩台。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为排水坡,且排水坡的坡度为1:10,排水坡两侧也倾斜且呈1:10的坡度。

进一步地,桩基桩径大于1.5m,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平力。第一桩基设于圈梁和挡墙的椭圆形一端,其余桩基沿圈梁和挡墙对称分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103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