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15535.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齐保闯;徐显春;贾琳;钟涛;王学文;邓学海;倪红;唐强;余启碧;盛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53116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 | 谢乔良;张玉 |
地址: | 64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端 连接杆 复位 柄端 本实用新型 形连接 椎管 板状结构 扁平弧形 复位装置 后纵韧带 间接复位 腰椎骨折 腰椎椎体 椎体后缘 点位 弧面 匹配 骨折 解剖 损伤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工作端、连接杆、柄端,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复位工作端连接,另一端与柄端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与连接杆呈“L”形连接,所述柄端与连接杆呈“T”形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为扁平弧形板状结构,其工作面呈与椎体后缘解剖形态相匹配的弧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腰椎骨折椎管内明显点位,后纵韧带已严重损伤无法通过间接复位恢复椎管形态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腰椎骨折伴椎管内占位的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部分腰椎骨折伴后纵韧带损伤较重,间接复位难以有效解决椎管内占位情况,手术中应用一般器械通过顶压突入椎管内骨块,能解决部分问题,同时也面临骨块受压不均匀,椎管内占位解决不彻底的一系列问题,严重的继续压迫神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是困扰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
为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够用于的腰椎骨折的复位,尤其是利于术中解决椎管内占位的腰椎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靠,有利于术中解决椎管内占位的腰椎椎体骨折的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复位工作端、连接杆、柄端,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复位工作端连接,另一端与柄端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与连接杆呈“L”形连接,所述柄端与连接杆呈“T”形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为扁平弧形板状结构,复位工作端的工作面呈与椎体后缘解剖形态相匹配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复位工作端设置成与椎体后缘解剖形态相匹配的椭圆形,在实施复位手术时,骨块受力均匀,椎管内骨块复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复位工作端的工作面设置防滑颗粒,保证在实施复位手术时器材不会打滑,提高手术效果及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腰椎骨折椎管内明显点位,后纵韧带已严重损伤无法通过间接复位恢复椎管形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复位工作端,2-连接杆,3-柄端,4-防滑颗粒,5-防滑膜,6-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复位工作端1、连接杆2、柄端3,所述连接杆2一端与复位工作端1连接,连接杆2另一端与柄端3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1与连接杆2呈“L”形连接,所述柄端3与连接杆2呈“T”形连接,所述复位工作端1为扁平弧形板状结构,复位工作端1的工作面呈与椎体后缘解剖形态相匹配的弧面。
所述弧面为倒角的半椭圆面,所述椭圆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1-5。
所述复位工作端1的工作面设置有防滑颗粒4。
所述复位工作端1长为6-12mm,宽2-3 mm,弧高1-2 mm。
所述连接杆2为圆柱体,长为50-120mm,直径2-4mm。
所述柄端3为长方体,长6-15mm,宽厚均与连接杆直径相同。
所述连接杆2上靠近柄端3位置设置有防滑膜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15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棒预弯机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式锥体撑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