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1771.6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9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刘剑;徐月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90/00;A61F2/46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椎间融合器 导向柱 双通道 内镜 本实用新型 创口 滑动套装 技术辅助 技术技术 神经组织 防护板 插装 辅具 拉钩 首端 微创 置入 损伤 防护 阻碍 | ||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涉及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技术领域,包括插装于创口内的导向柱及沿导向柱滑动套装的套管,套管的首端设有用以防护神经组织的防护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椎间微创辅具,只追求如何放置椎间融合器,而忽视了放置其过程中产生的阻碍及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
背景技术
脊柱外科门诊腰椎退行性病变多见。目前脊柱微创内镜技术以最小的创伤解除患者的病痛,发展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单通道的椎间孔镜技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及。但是,由于单一通道,手术时灵活性及可移动性较差。术野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单通道内镜必须配备特制的小尺寸的器械,由于尺寸细长,其处理病变的效率较低。因而,单通道椎间孔镜脊柱在处理简单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对于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复杂病例时,该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市面上出现了单侧双通道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采用两个通道;一个通道为观察通道,插入4mm的内镜,另一通道为操作通道,可采用传统尺寸的脊柱外科器械,如咬骨钳、刮匙、磨钻等;4mm的内镜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及移动性。传统尺寸的器械大大提高了处理病变的效率。所以该技术可以胜任处理狭窄及不稳甚至翻修的脊柱复杂病例。对正常的软组织及骨性结果破坏小;是另一种效率高、效果佳的脊柱内镜技术,该技术在我国开展较少,其中要想保证该技术的高效性,得具有以下优点:1、清晰的观察视野;2、便于对椎间隙限深;3、设立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置入方向;4、椎间融合器的顺畅植入;5、不影响创口周边的组织神经;6、保证手术器械的工作空间;7、结构简单,部件少,简化工作步骤。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个申请号为CN201810731229.0的发明专利,该方案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管舌,另一端设有手柄,在所述管舌上设有弧形护鞘,在所述弧形护鞘上设有开口,在手术过程中,当导针穿刺到位后,弧形护鞘上的开口可以和导针配合,并沿着导针移动,到达手术部位,然后弧形护鞘移动至关节突下方,有效包裹关节突,并分离关节突下方的的软组织;本发明利用导针穿过弧形护鞘的开口位置,起到移动方向的导向作用,再利用弧形护鞘包裹关节突,并达到使关节突与对应位置的软组织分离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但是该装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椎间隙手术进行时,需要往创口内注入清洗水,但是该装置再进行椎间隙手术时,受清洗水的影响,无法给医护人员保证一个清晰的视野,导致再进行椎间隙手术时,需要反复确认位置;
第二,椎间隙手术进行时,由于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不同,经常出现器械插入过深的现象,过深导致损伤脊椎,过浅导致椎间隙手术维持时间过短,一段时间后,患者忍受痛苦,再次需要椎间隙手术,然而再次同创口进行手术,势必提高医院人员的操作难度及患者的愈合程度;
第三,在椎间融合器植入时,由于患者创口开口固定,这边使得该椎间融合器只能沿该创口进入,但是该装置无法根据椎间隙位置顺利引导椎间融合器植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第四,由于脊椎处的筋膜、肌肉及神经根很多,使用该装置进行手术时,经常出现损伤筋膜、肌肉及神经根的现象,导致对患者的二次创伤,大大的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
第五,该装置在椎间融合器植入过程中,无法起到辅助椎间融合器导入作用,使得医护人员在椎间隙融合器导入时,耗费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第六,椎间隙手术时,需要先开设创口,在将套管植入,但是该套管在创口的植入过程中时,容易与创口之间的组织发生接触,阻挡套管的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未经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1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窦道占位管
- 下一篇:内窥镜假体隆胸持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