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球囊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3570.X | 申请日: | 201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7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林;徐铭军;刘晓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智能 闭环控制 产科 压迫 止血 | ||
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球囊,包括主体管、心型球囊、五通连接件、引流孔、输液管路、球囊注水单向阀、球囊出水单向阀,引流接头,所述主体管为钢丝加强主体管,引流孔置于主体管远端口,所述心型球囊位于主体管远端靠近头端处,所述五通连接件一端与主体管相连接,所述五通连接件另一端分别与球囊注水单向阀、球囊出水单向阀、引流接头和传感线腔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智能闭环控制系统既能给宫腔内壁一个较大的压力止血又能很好的防止爆囊的潜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
背景技术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是的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子宫切除与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产后出血,应该立即实施止血措施。传统的临床中产后出血或剖宫产手术中的大出血,通常采用的是宫腔填纱,即向宫腔内填充纱条。
上述技术的缺点主要是:
1)纱条的细屑易附着在创面,造成与宫壁粘连;
2)纱条边缘不光滑,经阴道放入时对阴道造成水肿损伤;
3)纱条的多少需要与产妇的出血量相关,填充纱条时若遇到经验不足的医生,宫腔会因填充时受力不均而造成松紧不一致,有隐性出血的风险。
目前临床中也有用宫腔填充球囊,不过现有的球囊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能完全压迫宫腔内部,充水压力没有明显指示,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爆囊与压迫不紧实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包括主体管、心型球囊、五通连接件、引流孔、输液管路、球囊注水单向阀、球囊出水单向阀,引流接头,所述主体管为钢丝加强主体管,引流孔置于主体管远端口,所述心型球囊位于主体管远端靠近头端处,所述五通连接件一端与主体管相连接,所述五通连接件另一端分别与球囊注水单向阀、球囊出水单向阀、引流接头和传感线腔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线、传感线腔、智能主控系统接头、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件,所述压力传感器附于心型球囊内壁,所述传感线腔位于主体管管壁内部,所述压力传感线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经传感线腔终止连接于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件,所述输液管路一端与电子泵智能闭环控制件连接,另一端与球囊注水单向阀相连接。
上述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所述主体管为钢丝螺旋结构。
上述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所述心型球囊位于远端靠近头端处,距离头端位置0-10mm,心型球囊表面为设有3-8mm长度的触须。
上述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所述主体管为医用304 不锈钢材质。
上述一次性使用智能闭环控制产科宫腔压迫止血囊,所述心型球囊及触须结构均为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通过异型球囊注塑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3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速磨煤机及其石子煤排渣装置
- 下一篇:用于蔬菜的运输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