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高精度电能质量分析记录装置的电源供给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3837.5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9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飞;邹学龙;王柏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特纳普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6 |
代理公司: | 22102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传林<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3201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隔离切换单元 锂电池充电 管理单元 电连接 两组 电压采样单元 电源管理 电能质量分析 电源供给电路 精度数据采集 本实用新型 微处理器 电源电路 管理芯片 记录装置 功耗 电路 运作 配合 应用 维护 | ||
1.一种适用于高精度电能质量分析记录装置的电源供给电路,包括两组锂电池,其特征是,还包括:电源管理及电压采样单元、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锂电池隔离切换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及电压采样单元分别与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锂电池隔离切换单元、两组锂电池电连接;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与锂电池隔离切换单元电连接;所述锂电池隔离切换单元与两组锂电池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精度电能质量分析记录装置的电源供给电路,其特征是,所述锂电池充电管理单元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和第二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第一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结构是,以集成电路IC1为核心,集成电路IC1的VCC引脚与直流电源VCC引脚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PGND引脚与直流电源模拟地P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GND引脚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电容C1、C2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容C1、C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6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6负极与集成电路IC1的DONE引脚相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7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7负极与集成电路IC1的CHRG引脚相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CH1 ON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8一端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3栅极相连接,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3漏极与集成电路IC1的TEMP引脚相连接,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3源极、电阻R8的另一端、集成电路IC1的PGND引脚均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EOC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的VG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1栅极与集成电路IC1的DRV引脚相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1漏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引脚相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1源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及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及集成电路IC1的CSP引脚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1的BAT引脚,集成电路IC1的TEST引脚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COM2引脚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COM1引脚与电容C9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COM3引脚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1的PGND脚与集成电路IC1的GND引脚相连接;第二组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结构是,以集成电路IC2为核心,集成电路IC2的VCC引脚与直流电源VCC引脚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PGND引脚与直流电源模拟地P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GND引脚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电容C21、C22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容C21、C2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电阻R30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阻R30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6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26负极与集成电路IC2的DONE引脚相连接,电阻R3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电阻R3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7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27负极与集成电路IC2的CHRG引脚相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CH2 ON相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阻R28一端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3栅极相连接,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3漏极与集成电路IC2的TEMP引脚相连接,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3源极、电阻R28的另一端、集成电路IC2的PGND引脚均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EOC引脚与电阻R2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VG引脚与电容C23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1栅极与集成电路IC2的DRV引脚相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1漏极与二极管D21的正极引脚相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Q21源极与直流电源VCC相连接,二极管D21的负极与二极管D22的负极及电感L21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22的正极与直流电源模拟地GND相连接,电感L21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及集成电路IC2的CSP引脚相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2的BAT引脚,集成电路IC2的TEST引脚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COM2引脚与电阻R2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容C28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8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COM1引脚与电容C29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9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COM3引脚与电容C3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数字地GND相连接,集成电路IC2的PGND脚与集成电路IC2的GND引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特纳普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特纳普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38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SB接口用定时充电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共享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