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4115.1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周树村;辛海;肖忠烜;李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5/027 | 分类号: | B01D35/027;B01D35/12;B01D29/23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黄胜初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浚 船舶 用具 在线 功能 前置 过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在两侧的出水口处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所述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在排污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的底端设有同一个第二连接管。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三通阀门进行切换使用两个Y形过滤器,开启第一Y形过滤器,利用第一Y形过滤器持续供水,同时利用过滤后的水实现对第二Y形过滤器的滤网进行冲洗,无需停机,保证了系统的持续供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疏浚船舶(俗称挖泥船)主要用于港口、河道、码头等场合淤泥的清理,以及大洋中海岛吹填,其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疏浚工程船只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施工作业及船员生活用水需求,疏浚船舶均配置海水淡化装置。由于疏浚船舶工作时绞刀和耙刀对海底泥沙的剧烈搅动作用,使得作业海域的水质急剧变差、泥沙含量极高,因此安装于取水泵前的Y型过滤器需要频繁停机清洗,严重影响生产作业。
Y型过滤器是去除液体中少量固体颗粒物的常用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阻力小的特点,通常安装在泵、阀的进口端,用以保护泵及阀门的正常运转。Y型过滤器使用过程中其内置的滤网会截留流通介质中的泥沙、大固体颗粒,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手工拆卸清洗,清洗频率依据水质情况而定,对于泥沙含量较高的泥水,运行十多分钟(甚至更短)后阻力就会有明显上升,非常不利于连续化生产。
为了解决Y型过滤器的清洗问题,保证系统的连续工作,滤管中安装电机和毛刷,利用电机驱动毛刷实现对滤网的清洗,但是这种过滤器仍然需要停机清洗,只是免去了手动拆卸滤筒。而且由于电动部分的加入,设备的尺寸及价格均有大幅的增加,并不适用船舱狭小的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Y型过滤器清洗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疏浚船舶用具备在线反洗功能的前置过滤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在两侧的出水口处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所述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在排污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的底端设有同一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管在第一通孔焊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差计连接管,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二压差计连接管,所述第一压差计连接管和第二压差计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同一个压差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Y形过滤器、第一Y形过滤器与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与第二Y形过滤器、第二Y形过滤器与第三连接管的连接处均设有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在排污口的内壁均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呈环形,所述滤网的内壁设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环形,所述固定块与第一Y形过滤器和第二Y形过滤器的排污口内壁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水管在第二通孔处与第二压差计连接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出水管在第三通孔处与第一压差计连接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4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