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6787.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苏华圣;黄守君;陈新祥;郑于炼;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2/30;H01M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板 固定件 端子板 连接件 电极端子 顶盖组件 二次电池 主体部 第一槽 电极引出孔 端子板固定 储能器件 覆盖电极 引出孔 隔开 申请 包围 | ||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电极端子、固定件和连接件。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述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端子板固定于固定件,连接件通过固定件与电极端子彼此隔开,且连接件与顶盖板相连接。连接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设置有沿着主体部的顶部向下开设的第一槽,固定件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槽中。利用本申请,端子板通过连接件和固定件牢固地固定于顶盖板上,避免了端子板和顶盖板发生分离,从而提升了二次电池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动力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电池的产品竞争力,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和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二次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组件,二次电池外壳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容纳电极组件及电解液,电极组件的电能通过顶盖组件的极柱从密闭空间内引出到密闭空间外。现有的顶盖组件中,顶盖板为金属板并且开设通孔,极柱分为基体部和延伸部,并且基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通孔的孔径。装配时,基体部位于顶盖板的下方(即壳体内部),待延伸部穿过通孔后利用卡簧或者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延伸部,通过此方式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由于基体部位于壳体内部,因此会使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从而降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由于极柱本身结构以及装配工序复杂,不但会影响二次电池的装配效率,在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上后,往往会由于固定力度不够,而出现极柱与顶盖板脱离连接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二次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用于二次电池,包括:
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
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位于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端子板,以将所述端子板固定于所述固定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极端子彼此隔开,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顶盖板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向下开设的第一槽;
所述固定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槽中。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筒状的基部和环状的第一凸缘;
所述第一凸缘从所述基部朝靠近所述端子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槽将所述第一凸缘贯通,且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基部上。
优选地,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凸缘之间相交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凸缘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槽或梯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第一凸缘上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槽口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槽在所述基部上的开槽尺寸。
优选地,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所述电极端子具有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凸缘;
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靠近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并且在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缘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凸缘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凸缘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方向开设的第二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朝向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与所述顶盖板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6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盖板组件
- 下一篇: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