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29180.3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范怀勇;黄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汇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C45/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口 自动化 分离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用于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及其水口料分离,包括可容置产品及其水口料的装夹板,所述的装夹板与后模板合模,后模板上安装有与水口料位置相对应的切刀,切刀固定于行位镶件上,行位镶件安装于后模板的滑槽中,行位镶件通过行位座外接推进气缸;所述的装夹板还与顶升气缸相连,顶升气缸固定于推板上,所述的后模板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还设有气缸座,气缸座上设置推进气缸。本装置中推板在机械手臂的作用下,使装夹板与注塑模具的动模板合模,同时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使产品转移至装夹板,再将装夹板与后模板合模,进行水口切出,然后二者开模,顶升气缸将产品顶出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辅助装置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注塑产品为多腔成型时,需要对其水口料进行剪除,人工修剪工作繁重。以TPE软胶直入胶注塑一模16腔的产品为例,其注塑周期短,但是在手工使用冶具及剪刀进行剪料分离产品时,存在加工不稳定,经常损坏产品的入水部位,造成产品不稳定,堆货问题,同时产品在冶具内会浪费工时,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该装置通过设计改善运用外切模具及电气系统配合机械手实现全自动加工完成,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每班节约2人的人工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用于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及其水口料分离,包括可容置产品及其水口料的装夹板,所述的装夹板与后模板合模,后模板上安装有与水口料位置相对应的切刀,切刀固定于行位镶件上,行位镶件安装于后模板的滑槽中,行位镶件通过行位座外接推进气缸;所述的装夹板还与顶升气缸相连,顶升气缸固定于推板上。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推板与机械手臂相连。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装夹板与注塑模具的动模板合模。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后模板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还设有气缸座,气缸座上设置推进气缸。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后模板、装夹板和推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导柱和导套。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装夹板与推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柱与导套。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推进气缸、顶升气缸和机械手臂均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中推板在机械手臂的作用下,使装夹板与注塑模具的动模板合模,同配合时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使产品及其水口料转移至装夹板,再将装夹板与后模板合模,进行水口切出,然后二者开模,顶升气缸最后将产品顶出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具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产品;2.底板;3.后模板;4.行位镶件;5.装夹板;6.推板;7.顶升气缸;8.第一导柱;9.切刀;10.气缸座;11.推进气缸;12.行位座;14.第二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腔水口全自动化分离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汇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汇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29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谷壳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风吹式除杂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