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2806.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7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冰;张克勤;董伊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冯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越***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河道 治理 板式 生物膜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包括浮板以及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浮板上的生物膜组件;所述生物膜组件包括中部开口的框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框体开口处的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括编织形成的中空纤维管网格层,所述中空纤维管网格层上喷涂有热粘合胶层,所述热粘合胶层上粘合有微纳米纤维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结构简单,对于河道的治理灵活方便,且无需额外曝气增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河道污染现状以及触目惊心,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对于河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是采用曝气复氧的生态治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曝气,让水体中溶氧提高,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将其有机污染物降解生化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及微生物细胞,氨氮则在好氧过程生成硝态氮,然后在缺氧和厌氧环境下则生成氮气,水体中的磷元素则作为合成细胞的必要元素参与细胞的合成和能量代谢的必要元素富集在细胞中,含硫化合物生成硫酸根,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形成的生物污泥则会脱落被水体带走或通过人工清理将其送至固废处理区。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水体是流动的,形成的对污染物去除的微生物会随着水体的流动不断的形成,但这个过程还受其它环境的影响例如污染程度、水流流速、温度等,同时生成的适应性微生物又会随水体流动不断的被带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治理的稳定性差。
生物膜法(接触氧化法)是指大量的微生物(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有机物降解,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到增殖,使污水得到净化。其中,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惰性载体称之为滤料或填料。生物膜法具有一些特有优势,比如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容易,无污泥膨胀问题,易于微生物生存,运行稳定等。因此,利用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水处理的技术得到的行业的肯定,应用极为广泛。
在当今河道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物膜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该生物膜系统结构简单,对于河道的治理灵活方便,且无需额外曝气增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板式生物膜系统,包括浮板以及至少一个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浮板上的生物膜组件;
所述生物膜组件包括中部开口的框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框体开口处的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括编织形成的中空纤维管网格层,所述中空纤维管网格层上喷涂有热粘合胶层,所述热粘合胶层上粘合有微纳米纤维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空纤维管网格层是由中空纤维管经编制形成的网格结构,其拉伸强度高,作为微纳米纤维膜的支撑结构,能够大大提升生物膜的力学性能,能够长时间承受水流的冲击、压迫作用。所述中空纤维管包括但不限于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管、聚丙烯腈(PAN)纤维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微纳米纤维膜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微纳米纤维膜又能截留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在膜表面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为水体中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场所,促进了水体微生物的快速繁殖通过恢复水体本体的生态结构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再通过水体的自净功能达到水体的自我净化,并达到水体和水体内生态系统良性协调发展,从根本上促使河道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优选地,所述微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为0.5~5mm。
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中空纤维管网格层,使得表面的热粘合胶层熔化,即可牢牢地将微纳米纤维膜粘住。热粘合胶层可多次加热熔化,方便更换微纳米纤维膜。优选地,所述热粘合胶层是在中空纤维管网格层上喷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氨酯或丙烯酸树脂而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2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河道治理的仿生水草
- 下一篇:一种用于礼品盒装饰灯串开关控制的电池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