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3763.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9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光;林再志;盖青山;王宏毅;黄群广;刘博;胡利平;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雷梁 纵梁 本实用新型 支架 高速公路 横向分配梁 支撑组件 大跨径 底模板 顶托 可调 桥梁工程 长度方向设置 贝雷梁支架 安全影响 水平设置 现浇箱梁 行车安全 上表面 下表面 现浇梁 小跨度 单层 车道 占用 拆除 施工 | ||
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大跨径的现浇梁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时,采用单层、小跨度贝雷梁支架,支架在拆除前会一直占用高速公路的车道,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及支架安全影响较大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底模板横向分配梁、多个可调高度顶托、贝雷梁纵梁和多个支撑组件,所述贝雷梁纵梁水平设置,底模板横向分配梁和可调高度顶托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贝雷梁纵梁的上表面,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贝雷梁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贝雷梁纵梁的下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公路及铁路的发展,线路交叉相互跨越越来越多,当线路跨越采用现浇桥梁的方式时,线路之间各种复杂环境给现浇梁支架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受到各种条件影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设计中需考虑桥梁跨度、地基基础、桥梁净空等要求。大跨度现浇梁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高速公路通行要求,满堂支架一般不可采用。现有的大跨径的现浇梁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时,一般采用单层、小跨度贝雷梁支架,为减小贝雷梁的跨度,桥墩一般会设置在高速公路的车道上,支架在拆除前会一直占用高速公路的车道,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及支架安全影响较大。
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跨连霍高速公路大桥桥跨结构为1-80m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提篮拱。系梁全长82.5m,计算跨度80m,采用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跨中及端部梁高均为2.5m,梁部桥面宽16.2m。系梁跨越连霍高速公路机动车道、应急车道和机动车道中的隔离带部分,现浇箱梁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为保证连霍高速行车安全,现浇梁支架允许跨径不小于27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跨径的现浇梁跨越高速公路施工时,采用单层、小跨度贝雷梁支架,支架在拆除前会一直占用高速公路的车道,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及支架安全影响较大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包括多个底模板横向分配梁、多个可调高度顶托、贝雷梁纵梁和多个支撑组件,所述贝雷梁纵梁水平设置,底模板横向分配梁和可调高度顶托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贝雷梁纵梁的上表面,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贝雷梁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贝雷梁纵梁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支架设计上采用双层加强型贝雷梁进行合理组合,将支架的跨度增加到27m,可以不占用高速公路车道及附属设施,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现浇梁的施工;本实用新型将支架施工过程中对高速公路行车的影响降至最低;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跨径为80米的单箱三室现浇箱梁上跨高等级高速公路的工程,既可以保证既有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也可以建桥梁的施工安全、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现浇箱梁梁承重式跨路施工支架材料常见,具有可倒用的特点,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安全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横向加固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竖杆加固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预压监控位置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3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