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6330.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7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伍卉君;陈文清;李奕洪;叶文静;王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钟育彬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方位 手术 拉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包括半圆状结构的第一环套、第二环套及至少一个弹性拉钩,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的内圈分别设置有拉钩固定杆,弹性拉钩的端部挂在拉钩固定杆上;所述的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调节相互套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套接后通过弹性限位按键进行定位;所述的拉钩固定杆与第一环套、第二环套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附件进行连接,相邻连接附件之间形成拉钩固定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能够将手术切口组织全方位牵开,达到最佳显露手术区域、减轻手术难度、避免组织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时,需要用拉钩拉开切口周围的组织,以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操作。现在,有的拉钩在使用时需要有一定的体力支持,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一旦人体感受到疲劳,就造成在使用的过程中易产生影响手术的情况;有的拉钩专用性太强,如甲状腺拉钩或疝拉钩,适用范围狭窄;有的拉钩的长短尺寸是固定的,不同的病人对拉钩的大小有不同的要求,无法灵活的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有的拉钩的钩臂是硬质结构,没有弹性,不能柔性牵拉,易损伤牵拉的血管和神经;且不能够调节距离,达不到最佳显露手术区域;有的拉钩只能实现对手术切口的两个或三个方向的牵拉,不能实现全方位的牵拉,不能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能够将手术切口组织全方位牵开,达到最佳显露手术区域、减轻手术难度、避免组织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包括半圆状结构的第一环套、第二环套及至少一个弹性拉钩,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的内圈分别设置有拉钩固定杆,弹性拉钩的端部挂在拉钩固定杆上;所述的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调节相互套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套接后通过弹性限位按键进行定位;所述的拉钩固定杆与第一环套、第二环套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附件进行连接,相邻连接附件之间形成拉钩固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为圆筒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内径,以使第一连接部能够套入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的弹性限位按键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内且弹性伸出于第一连接部的侧壁,第二连接部侧沿设置有与弹性限位按键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环套、第二环套为弹性空心管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环套、第二环套相互转动铰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相同弧度的圆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为第一环套、第二环套的直线延长段,且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拉钩包括依次包括挂钩、弹性结构以及拉钩。
作为优选,所述的拉钩为单齿钩型拉钩、双齿钩型拉钩、浅窄型拉钩、浅宽型拉钩、深窄型拉钩、深宽型拉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合围形成环状结构,内环周沿具有多个拉钩固定位能够连接弹性拉钩,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牵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以通过弹性限位按键进行调节位置,能够调整第一环套与第二环套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佳显露手术区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方位手术拉钩装置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柔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6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