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7513.7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0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程博志;张继强;沙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旭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5 |
代理公司: | 11768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27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矿道 第一安装座 可转动式安装 本实用新型 第二液压缸 第一液压缸 煤矿开采 第二安装座 活塞 内壁侧面 内壁顶端 伸缩运动 整体装置 支撑作用 转轴连接 活动端 接触端 上支座 伸缩杆 下支座 支撑板 撑开 防塌 紧贴 依附 占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一安装座均通过转轴连接,且第一支架与地面的接触端可转动式安装有下支座,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的活动端可转动式安装有上支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起到撑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体装置依附固定于矿道的内壁侧面上,而第二液压缸的活塞调节带动伸缩杆发生伸缩运动,改变支撑板的位置,从而应对不同高度的矿道,对矿道的内壁顶端起到支撑作用,此装置与矿道紧贴使用,占用的空间较小,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进出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
现在涉及到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传统的支架是从矿道的中部支撑,一定程度上阻挡工作人员的进出作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支架在进行支撑工作时,其上下两侧的支撑面积较小,会使支撑力集中在一点,造成支架的压力过大,不够稳定的同时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煤矿开采防塌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安装座以及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一安装座均通过转轴连接,且第一支架与地面的接触端可转动式安装有下支座,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的活动端可转动式安装有上支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一伸缩杆的一侧均焊接有轴承座,且相邻的两个轴承座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通过转轴可转动式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通过设置锁紧螺栓固定安装有若干防滑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弧形空心板材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支架的中间位置和第二伸缩杆三分之二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规格相同,且上支座和下支座的一侧与煤矿面的接触端均开设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伸缩杆有两组,对称安装于第一伸缩杆的两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防滑板的截面为弧形齿状结构,且防滑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1-2.5c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起到撑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体装置依附固定于矿道的内壁侧面上,而第二液压缸的活塞调节带动伸缩杆发生伸缩运动,改变支撑板的位置,从而应对不同高度的矿道,对矿道的内壁顶端起到支撑作用;
2、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一伸缩杆伸缩运动,同时第二伸缩杆也与第一伸缩杆保持相同的运动状态,两个第二伸缩杆起到了限位作用,加强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稳定性,避免两个安装座之间发生轴向偏转;
3、通过设置的防滑板和橡胶垫,弧形的防滑板与矿道的内壁顶端直接接触,起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同时与不平整的矿道内壁接触时,橡胶垫通过形变使得防滑板与矿道内壁紧贴,提高了装置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旭,未经张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7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快速成套支护装备
- 下一篇:一种地铁施工用地下暗挖工程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