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38969.5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8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汪云龙;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44251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1500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连接管 丙烯酸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放置 圆柱形结构 饱和状态 表面设置 地下水位 顶端设置 一体成型 原位实验 主体内部 锥形结构 保护膜 导向锥 尖顶部 可回收 拔出 出水 导孔 底端 钢制 卡槽 成功率 穿透 受损 回收 土壤 创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包括主体和主体内部设置的传感器,所述主体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尖端,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尖端的顶端设置有尖顶部,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的材质为丙烯酸,进一步地,所述尖端为60度的锥形结构,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利用钢制导向锥用于创建导孔,有两个目的:1防止传感器在穿透坚硬,干燥的土壤时外壳受损;2它允许带有保护膜的传感器放置在地下水位下方,使传感器在出水时保持饱和状态;该实用新型简单方便,提高了拔出回收的成功率,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埋设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
背景技术
原位试验通常是确定土壤或岩土体工程特性的最好手段,某些情况下是获取有效成果的唯一方法。原位试验用于确定土体或岩体的各种参数,例如变形特性(模量),剪切波速,孔隙水压力等。
目前,在进行原位实验时,需要将各种传感器埋入地下,但是对于传感器在使用结束后的回收还没有较好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包括主体和主体内部设置的传感器,所述主体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尖端,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尖端的顶端设置有尖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的材质为丙烯酸。
进一步地,所述尖端为60度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尖顶部为铁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102)为与主体(1)一体成型的圆柱型结构,所述连接管(102)的材质为丙烯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利用钢制导向锥用于创建导孔,有两个目的:
(1)防止传感器在穿透坚硬,干燥的土壤时外壳受损;
(2)它允许带有保护膜的传感器放置在地下水位下方,使传感器在出水时保持饱和状态;
该实用新型简单方便,提高了拔出回收的成功率,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01、尖端;1011、尖顶部;102、连接管; 1021、卡槽;2、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原位实验的可回收传感器,包括主体 1和主体1内部设置的传感器2,所述主体1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尖端101,所述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管102,所述连接管102 的表面设置有卡槽1021,所述尖端101的顶端设置有尖顶部1011。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材质为丙烯酸。
进一步地,所述尖端101为60度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尖顶部1011为铁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102为与主体1一体成型的圆柱型结构,所述连接管102的材质为丙烯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38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