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塔双循环浆液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3383.8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1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盖田;陈沛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净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11717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宇锋 |
地址: | 102627 北京市大兴区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浆液循环 喷淋层 循环冷却机构 输液管 集液池 集液器 脱硫塔 本实用新型 冷却水提供 独立设置 建设成本 除雾器 冷却筒 双循环 循环泵 单塔 冷量 吸收 配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塔双循环浆液冷却系统,包括脱硫塔、第一浆液循环冷却系统以及第二浆液循环冷却系统;所述脱硫塔内设置有除雾器,所述第一浆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喷淋层、集液池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集液池相连且输液管上具有循环泵;所述第二浆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第二喷淋层、集液器以及循环冷却机构,所述循环冷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喷淋层和集液器相连,所述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独立设置的第一浆液循环冷却系统和第二浆液循环冷却系统,二者互不影响,保障吸收效果的同时又节省了冷量,大幅降低配套冷却水提供设备的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塔浆液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塔双循环浆液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烟气进入脱硫塔后首先经过浆液的喷淋吸收冷却然后经过除雾器除雾后再排放至大气,由于喷淋浆液会持续吸收烟气的热量,为了更好的烟气冷却效果,必须对喷淋浆液进行冷却处理,但是现有的浆液冷却系统均为单循环系统,即将喷淋下的浆液收集起来然后全部冷却,可是吸收用浆液无需大幅度降温,大幅度降温反而会影响吸收用浆液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事实上,现有浆液冷却系统中吸收用浆液和冷却用浆液的冷却不独立,既增大了冷量的需求和配套建设冷却水提供设备的成本又影响了吸收用浆液的吸收效果,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塔双循环浆液冷却系统,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塔双循环浆液冷却系统,包括脱硫塔、第一浆液循环冷却系统以及第二浆液循环冷却系统;所述脱硫塔内设置有除雾器,所述第一浆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喷淋层、集液池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集液池相连且输液管上具有循环泵;所述第二浆液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第二喷淋层、集液器以及循环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喷淋层位于第一喷淋层上方,所述集液器位于第二喷淋层和第一喷淋层之间,所述循环冷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喷淋层和集液器相连,所述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所述冷却筒上连接有冷却筒进液管、冷却筒出液管以及循环冷却水管路,所述冷却筒进液管与所述集液器相连,冷却筒进液管上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有缓冲池和储液池,所述冷却筒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喷淋层相连且冷却筒出液管上也具有循环泵;
所述冷却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围绕所述内筒体设置有螺旋流道管,所述螺旋流道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筒进液管和冷却筒出液管相连通,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路包括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所述冷却水进管的出口端和冷却水出管的进口端分别具有等数量的支管,所述支管分别与所述内筒体和冷却腔相连通,所述循环冷却水管路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水进管和冷却水出管分别与冷却塔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器为屋脊式除雾器或冷凝式除雾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层以及第二喷淋层均包括塔内管道和喷头,喷头均匀设置在塔内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器包括下层集液机构和上层集液机构,所述下层集液机构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V字形集液片且相邻V字形集液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层集液机构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倒V字形集液片且相邻的倒V字形集液片之间也具有间隙,下层集液机构内的V字形集液片和上层集液机构内的倒V字形集液片错落设置,所述V字形集液片的两端还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冷却筒进液管与集液槽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池与储液池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与缓冲池相连的一端靠近缓冲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流道管固设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的总数量为六个,所述冷却水进管的出口端和冷却水出管的进口端分别具有三个支管,其中,一个支管与所述内筒体相连通,其余两个支管与所述冷却腔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净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净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3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