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室辅助用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4596.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管翔;李庆国;赵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国 |
主分类号: | A61M1/10 | 分类号: | A61M1/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室 辅助 离心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心室辅助用离心泵,包括上下泵壳,下泵壳安装有定子、转子部分,转子部分包括上下安装的旋转杆和套筒,旋转杆通过第一滑动轴承安装;套筒内通过第二滑动轴承安装有滚针轴,滚针轴下端穿过第二安装孔伸出定子套外;定子部分沿第一滑动轴承、第二滑动轴承转动;滚针轴连接有水管接头,水管接头上连接有进水、出水接口;滚针轴内设置有第一液体输送长孔,第一液体输送长孔与进水、出水接口连通;旋转杆内设置有第二液体输送长孔,所述滚针轴上设置有液体输送孔,第一、第二液体输送长孔内液体通过液体输送孔向第一滑动轴承输送;本实用新型缩小了尺寸,通过密封设计将血液腔与轴承腔隔绝,减少轴承对血细胞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具体是一种心室辅助用离心泵,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治疗预后差,疾病经济负担重。全球30岁-65岁人群发病率为1.5-2%,大于65岁人群发病率为6-10%,且发病率在持续上升中。心力衰竭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及机械辅助循环等。虽然心衰的药物治疗不断优化,但研究表明总体的5 年生存率不超过50%,其中终末期心衰的生存率更低。
心室辅助装置能减少心脏作功,提供循环支持,自20世纪60年代用于临床以来,不仅用于手术期急性心衰的治疗,也可用于过渡至心脏移植治疗 (bridge to transplant英文缩写BTT)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率,在一部分可逆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心室辅助装置,患者心功能可能得到恢复。
心室辅助装置按照血泵类型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第一代心室辅助装置通过气动或电动周期性推压血囊产生搏动血流,因此也被称为容积泵、移位泵。优势:能够产生搏动性血流并进行双心室辅助。缺陷:①体积大,不适合身材矮小者;②结构复杂,需要导线、电缆及排气孔;③植入手术复杂,多数需体外循环(CPB),创伤大;④能耗大,效率低;对血泵材料要求高;⑤部件的机械寿命短;⑥血泵控制系统复杂。第二代心室辅助装置包括有轴承支承的轴流泵及离心泵,通过旋转叶轮产生恒定血流。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产生离心力驱动血液流动,血流方向与转动轴方向不一致。轴流泵则利用叶轮直接在血液内高速旋转,推动血液沿着与转动轴平行的方向流动,主要提供以连续性血流为主。轴流泵体积小,仅由叶轮及定子组成,无血腔。优点:①体积小、重量轻,适合身材矮小(体表面积<1.5m2)的病人;②内部活动部件少,简化了系统,耐久性强;③无血囊或隔膜,无需顺应腔,适宜完全植入;④减少了血液破坏;⑤能耗小;⑥植入简单;⑦易于操作控制;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缺陷:①前负荷和外周阻力的增加会影响流量;②轴承浸在血液中,此处易发生血栓和栓塞;③需要长期抗凝;④常有不同程度的溶血;⑤经皮导线感染;⑥设备故障耐久性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代心室辅助装置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最多的,技术最为成熟的心室辅助装置,设备耐久度,稳定性较第一代心室辅助装置有很大的提升。具有代表性的设备:第二代左室辅助装置(HeartMateⅡ)、Jarvik2000泵、德贝基(DeBakey) 心室辅助装置(VAD)[休斯顿德克萨斯州微型医学(MicroMed,Houston,TX)]。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是通过磁悬浮技术替代轴承,实现定子与转子间的无接触支撑,从而进一步减少血细胞破坏。优势:在第二代心室辅助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溶血的风险。缺陷:启动功率、磁悬浮控制及技术难度高,设备价格高尚未常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设备:第三代左室辅助装置(HeartMateⅢ)左心室辅助系统(LVAS)[索拉泰克公司(ThoratecCorp),美国普莱森顿 (Pleasanton,CA))]。
心室辅助装置应用于人体时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血液破坏、血栓形成、机械故障。血液破坏程度根本上取决于血细胞在叶轮及轴承处受到的机械剪切力和应力暴露时间。血栓形成取决于血腔及轴承间隙的血流淤滞或死腔形成。第二代心室辅助装置较第一代心室辅助装置很大程度优化了机械故障问题,但仍然存在血液与轴承接触问题。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由于应用时间较短,装置控制系统复杂,其机械故障问题尚未得到明确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国,未经李庆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4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