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紧凑式管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6053.4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3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安维峥;朱莉娅;孟尧;侯广信;洪毅;孙钦;吴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43/01 | 分类号: | E21B43/01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汇 本实用新型 水下管汇 物流通道 侧壁 连通 水下井口 物料通道 物流出口 物流入口 紧凑式 有效地 物流 海上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紧凑式管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汇模块,所述管汇模块内形成有物流通道,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所述物流通道的入口连通的物流入口,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所述物料通道的出口连通的物流出口。本实用新型水下管汇结构的尺寸、重量可减少4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水下管汇的海上安装费用和安装时间,具备了汇集更多的水下井口物流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紧凑式管汇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洋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开发的水下管汇。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油气田开发迈入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技术和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水下管汇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作为水下物流处理分配的中心。
在现有的水下管汇设计中,水下管汇由若干焊接成型的主管道、阀门以及主管道与阀门的支撑结构构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水下井口产出的物流,通过水下管汇与水下井口之间的跨接管汇集至水下管汇的主管道,再通过水下管汇与海底管道终端之间的跨接管,输送至海底管道;水下管汇上布置的阀门则可对物流走向进行调节。对于多个井口集中分布的油气开发项目,1个水下管汇对接的水下井口可达到6个甚至8 个,如果采用现有的水下管汇设计,则该水下管汇尺寸、重量较大,适用的海上安装船舶资源极为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下管汇的安装费用和安装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安装简单、操作便捷的水下紧凑式管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紧凑式管汇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汇模块,所述管汇模块内形成有物流通道,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所述物流通道的入口连通的物流入口,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所述物料通道的出口连通的物流出口。
优选地,所述物流通道包括多路进流支通道和一路出流支通道,多路所述进流支通道与所述出流支通道并联,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多路所述进流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所述物流入口,所述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所述出流支通道的两端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所述物流出口。
优选地,所述管汇模块及其内部的所述物流通道为一体锻造成型。
优选地,在每一路所述进流支通道上设置一体式阀门组,在所述管汇模块的外部设置用于控制所述一体式阀门组启闭的操作执行装置;在所述出流支通道上且靠近其两端口的位置处分别安装一体式阀门组,在所述管汇模块的外部安装用于对应控制两所述一体式阀门组启闭的两操作执行装置。
优选地,所述操作执行装置采用液压控制执行器、电动执行器或者水下机器人操作的机械式执行器。
在所述物流入口和物流出口上均安装有接口法兰。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形成有物流通道的管汇模块,与现有水下管汇相比,在实现同等功能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水下管汇结构的尺寸、重量可减少4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水下管汇的海上安装费用和安装时间,具备了汇集更多的水下井口物流的能力。2、本实用新型的管汇模块及其内部的物流通道为一体锻造成型,大大减小水下管汇结构的尺寸和重量,减小安装工序,降低安装成本。3、本实用新型的物流通道包括多路进流支通道和一路出流支通道,多路进流支通道与出流支通道并联,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多路进流支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物流入口,管汇模块的侧壁上留有与出流支通道的两端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物流出口;这样可以减少管汇模块内出流支通道的路数,节约管汇模块内的空间,减小管汇模块的体积和重量,进而水下管汇的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较轻。 4、本实用新型在每一路进流支通道上设置一体式阀门组,一路出流支通道的两侧分别一体式阀门组,管汇模块外部设置与多个一体式阀门组一一对应的配合的操作执行装置,通过操作执行装置能够方便地控制管汇模块内多路物流通路的物流流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6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文地质钻探同径多次抽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气井用穿孔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