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9480.8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0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梓豪;范廷玉;邵传龙;陈迎香;王玉莲;王梦晴;张杰;李晓伟;刘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态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该排泥装置设置于生态浮岛的底部,所述生态浮岛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所述接触氧化池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整个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泥装置包括设置于沉淀池底部的集泥箱,所述集泥箱内部顶端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连通沉淀池与集泥箱,所述进水管穿设于所述漏斗内,所述漏斗末端设置有排泥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态浮岛底部设置自动排泥装置,可高效收集浮岛内因使用微生物净化污水而产生的污泥并自动排出分离后的浆液,延长了生态浮岛的使用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泥水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使用微生物强化处理污水效果的生态浮岛,该浮岛从上到下由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三座水池呈阶梯状排列组成。这种生态浮岛可以针对城市景观水体,利用水质监测配合生物监测,实时掌握水生动态,进行区别处理,利用高效去除氮磷的植物配合吸附性能卓越的填料,形成以水处理单元为中心、周边布设多层次绿植和花卉、兼具曝气功能的景观水流,有望成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新风景。但是生态浮岛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运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剩余污泥,因而必须定期对生态浮岛进行排泥处理,然而市面上的泥水分离装置不能装在这种水面上使用的新型生态浮岛上,只能定期回收浮岛人工掏泥进行清理。限制了生态浮岛的使用周期,降低了浮岛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增加了人工成本。所以生态浮岛与泥水分离装置结合变得尤为重要。
泥水分离装置顾名思义是一种将泥浆与水进一步分离的装置,目前公知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履带浓缩机,离心脱水机,板框压滤机。然而现有的泥水分离机不仅构造复杂,成本高,而且占地面积大,根本无法与在水面上工作的生态浮岛结合。因此,开发一种设备简单易行、可操作、效果显著、能够实现自动化生态浮岛的排泥操作、延长生态浮岛的使用周期的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环保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生态浮岛的辅助排泥装置,该排泥装置设置于生态浮岛的底部,所述生态浮岛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沉淀池,所述接触氧化池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整个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排泥装置,所述排泥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排泥装置包括设置于沉淀池底部的集泥箱,所述集泥箱内部顶端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连通沉淀池与集泥箱,所述进水管穿设于所述漏斗内,所述漏斗末端设置有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与所述漏斗末端位置设置有活动阀门,所述活动阀门与设置于该排泥装置外部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排泥管道的外围设置一环形移动阀门,所述移动阀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连接;
所述排泥管道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活动闸门,所述活动闸门围绕进水管环绕设置,所述活动闸门通过传动装置与进水管外壁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连接;
所述活动闸门的底端面水平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形状与排泥管道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过滤网上表面与所述活动闸门底端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泥装置与微生物强化的生态浮岛结合在一起,可高效收集浮岛内因使用微生物净化污水而产生的污泥并自动排出分离后的浆液,延长了生态浮岛的使用周期,提高了浮岛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免去了频繁回收浮岛进行人工清泥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排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泥箱底部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端面通过过滤网与所述集泥箱连接,所述蓄水箱顶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沉淀池内的污水进行收集并自动排空蓄水箱内污水,使排泥装置保持持续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9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学概率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聚四氟乙烯多层复合空气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