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柱上加强板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1647.4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亮;赵健;罗芳;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11111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一帆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 局部加强件 连接区域 扭转刚度 应力集中 有效解决 加强板 面接触 上边梁 重量轻 固设 整车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A柱上加强板总成及汽车,所述A柱上加强板总成包括A柱上加强板和局部加强件,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厚度为1.0‑1.2mm,所述局部加强件固设于所述A柱上加强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区域,并与所述连接区域面接触。所述汽车的A柱上设有前述的A柱上加强板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柱上加强板总成不仅重量轻,而且扭转刚度大,可有效解决A柱上加强板中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提升整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柱上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A柱加强板一般分为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下加强板两部分,A柱上加强板分布于侧围内、外板之间并靠近A柱一侧,A柱上加强板的一端与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A柱下加强板固定连接,属于车身关键接头之一,对于车身的扭转刚度及整车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图1所示,A柱上加强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区域结构强度较低、弯扭刚度较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往往会形成为碰撞折弯点,降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传统的A柱上加强板通过增加零件的厚度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无疑会增大整车的重量,不利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而且A柱上加强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区域较窄,难以通过后续的车身扭转刚度分析验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A柱上加强板总成及汽车,该A柱上加强板总成不仅重量轻,而且扭转刚度大,可有效解决A柱上加强板中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提升整车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A柱上加强板总成,包括A柱上加强板和局部加强件,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厚度为1.0-1.2mm,所述局部加强件固设于所述A柱上加强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区域,并与所述连接区域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局部加强件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区域的内壁相适配,所述局部加强件的周边为翻边结构。
优选地:所述局部加强件上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局部加强件上开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局部加强件与所述连接区域点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A柱上加强板的厚度为1.2mm。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A柱上设有如上所述的A柱上加强板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柱上加强板总成由A柱上加强板和局部加强件组成,其中A柱上加强板的厚度相对于传统的A柱上加强板厚度降低了0.2-0.4mm,由此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同时局部加强件设置在A柱上加强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区域,并与连接区域进行面接触,通过将局部加强件设置在A柱上加强板最为薄弱的地方,即使在降低A柱上加强板厚度的前提下,也能保证A柱上加强板的扭转刚度,有效解决A柱上加强板中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同时提升整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A柱加强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A柱加强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局部加强件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1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柱内板下部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