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机负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51682.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于世超;葛旺;葛成金;朱春润;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4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负压夹具,包含压框、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缓冲结构、连接结构、真空泵和若干固定螺钉;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网孔结构的孔布局、孔位及其分布面积均相同,厚度依次递减;缓冲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和真空泵相联通;若干固定螺钉依次穿过压框、第一压力损失板、第二压力损失板、第三压力损失板上的通孔和缓冲结构上端面上其对应的螺纹孔螺纹相连,使得缓冲结构内的腔体通过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的网孔结构和外界联通。本实用新型无需进行夹具额外操作,生产效率高,定位及重复定位精度高,提高了零件的打印质量,大幅降低了辅助时间及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了机械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负压夹具。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材料粉末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制造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其不需要机械加工或微机械加工,打印技术直接由计算机图形数据与打印机进行联合,生成绘制的零件,省去了机械加工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的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FDM形式的3D打印机中,第一层在底板上的固定效果对打印工件的底面精度、变形、上层质量甚至打印的成功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打印机采用的固定方式是加装热床并贴美纹纸或者涂固体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费时废材,而且效果并不如人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夹具来实现对打印零件的良好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3D打印机负压夹具,改善3D打印零件的固定效果,提高打印零件的质量与精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D打印机负压夹具,包含压框、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缓冲结构、连接结构、真空泵和若干固定螺钉;
所述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均包含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框、以及设置在边框中的网孔结构;所述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网孔结构的孔布局、孔位及其分布面积均相同,厚度依次递减;
所述连接结构为上下开口的柱体,其一端开口和所述真空泵的入口固连且涂胶密封;
所述缓冲结构为上端开口、下端面和所述所述连接结构另一端开口固连的空心柱体,且缓冲结构的下端面通孔,使得泵体入口通过连接结构和缓冲结构内的腔体相联通;
所述缓冲结构的上端面均匀设有若干和所述固定螺钉一一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压框、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上均设有若干和所述缓冲结构上端螺纹孔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压框、第一压力损失板、第二压力损失板、第三压力损失板、缓冲结构的上端面依次层叠,且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网孔结构的孔位对齐;
所述若干固定螺钉依次穿过压框、第一压力损失板、第二压力损失板、第三压力损失板上的通孔和缓冲结构上端面上其对应的螺纹孔螺纹相连,将压框、第一压力损失板、第二压力损失板、第三压力损失板固定在缓冲结构的上端面,使得缓冲结构内的腔体通过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的网孔结构和外界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负压夹具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固定螺钉采用M3连接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负压夹具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分别采用0.8mm、0.5mm、0.3mm厚度的压力损失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负压夹具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至第三压力损失板的网孔结构包含均匀分布50x50个的阻尼孔,网孔孔径分别为0.3mm、0.5mm、0.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负压夹具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压力损失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板,第二、第三压力损失板均采用玻璃纤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51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