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隧道变形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0051.0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0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陶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雄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支撑杆 激光测距传感器 隧道 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变形测量 技术效果 隧道内壁 变形量 万向轮 制动 测量 背离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应用在隧道变形测量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底座背离支撑杆的一测安装有带制动的万向轮;具有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了操作者对隧道内壁的变形量进行测量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变形测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隧道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道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公路隧道工程。隧道建造在地质复杂、道路狭窄、管线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中心,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都要对其结构进行变形跟踪监测,以确保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
隧道是一狭长的线状地下建构筑物,监测点数量比较大,其检测周期性和长期性,使检测数据量非常庞大。面对这些浩瀚而又庞杂的数据能否管理利用好,关系到监测隧道结构变形和预测预报结构变形工作能否实现和实现的质量。但是目前大多数隧道变形监测的工程中采用人工定点对隧道的不同位置进行定点测量,测量的效率较低,并且通过这种定点测量采集数据的测量所得的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其优点是:提高了对隧道的变形进行测量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底座背离支撑杆的一测安装有带制动的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隧道的内壁的变形量进行检测时,操作者通过万向轮将底座沿着隧道内的轨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激光测距传感器朝向隧道的内壁发射激光进行扫描并获取数据,最后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隧道内壁是否变形以及变形量的结果。这样设置,使得操作者在推动底座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对隧道的内壁进行扫描测量,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同时也增大了对隧道进行扫描测量的数据的采集量,有利于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相背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背离支撑杆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以轴承为圆心沿周缘对称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弧度范围均为九十度,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朝向两块旋转板的一侧均设有一根限位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限位杆穿设过靠近第一安装板的旋转板上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限位杆穿设过靠近第二安装板的旋转板上的第二通槽,两块所述旋转板之间固接有支杆,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在支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时,操作者将先将两块旋转板绕着轴承沿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此时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通槽的上极限位置与限位杆相抵触,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通槽的下极限位置与限位杆相抵触,从而使得两块旋转板的位置被限制住。当底座沿着隧道内的轨道移动时,激光测距传感器对位于支撑杆顺时针方向的内壁进行扫描测量。当底座贯穿过隧道后再重新沿轨道方向返回,此时操作者将两块旋转板绕着轴承沿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此时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通槽的下极限位置与限位杆相抵触,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通槽的上极限位置与限位杆相抵触,激光测距传感器在底座移动的过程中对位于支撑杆逆时针方向的内壁进行扫描测量。这样设置,操作者通过旋转旋转板以及底座在隧道内的往返运动,就可以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对整个隧道的内壁进行扫描测量,使得激光测距传感器对隧道的内壁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旋转板之间沿周缘固接有多根支杆,多根所述支杆背离支撑杆的一侧均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激光测距传感器朝向不同的位置设置,从而便于底座在隧道内沿轨道移动时,多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隧道进行全方位的测量,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雄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雄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0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测结构物微小位移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的外观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