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2497.7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8 | 分类号: | H01R12/58 |
代理公司: | 31286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海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521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端子接脚 插接 前端面 插接端 插接孔 后端面 主体部 焊料 本实用新型 插接配合 弹性空间 导电端子 电连接器 紧密配合 新型端子 组装效率 左右两侧 半实心 侧端面 弧状 接脚 梭状 制程 挤压 稳固 贯穿 配合 | ||
1.一种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电路板插接孔相挤压插接配合的插接端(2),所述插接端(2)包括前端面(201)、与前端面(201)相对的后端面(202)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弧状侧端面(203),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以及两侧端面(203)共同形成梭状插接主体部(21),所述插接主体部(21)设有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空心部分(20)以及位于所述空心部分(20)内的实心部分,所述空心部分(20)与所述实心部分共同形成半空心半实心的弹性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部分(20)包括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第一穿孔(211)、位于第一穿孔(211)下方且前后贯穿前端面(201)与后端面(202)的第二穿孔(212),所述实心部分包括横跨左右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211)与第二穿孔(212)之间的支撑部(213),所述支撑部(213)用以在左右方向上支撑所述空心部分(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2)设有自第一穿孔(211)进一步向上凹陷的凹陷部(21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211)为左右宽度大于上下宽度的横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二穿孔(212)为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的竖向扁圆孔状,所述第一穿孔(211)与第二穿孔(212)在前后方向上呈T型状分布,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插接主体部(21)位于第一穿孔(211)左右两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位于第二穿孔(212)左右两侧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211)外周设有第一内侧面(2110),所述第二穿孔(212)外周设有第二内侧面(2120),所述空心部分(20)内还设有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分别位于空心部分(20)左右两侧且为倾斜状延伸,且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和第四内侧面(2132)分别切线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一内侧面(2110)和第二内侧面(212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3)连接于所述第三内侧面(2131)与第四内侧面(2132)上,且在左右方向上,支撑部(213)的其中一端贴近前端面(201),支撑部(213)的另一端贴近后端面(202),所述支撑部(213)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上为S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脚(100)包括位于插接主体部(21)下端的插接头部(22),所述插接头部(22)前端设有倾斜状的引导面(2210),所述前端面(201)、后端面(202)与侧端面(203)之间设有弧状倒角面(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脚(100)上方连接有连接端(1),所述连接端(1)与插接主体部(21)之间设有凹陷的连接弧面(3),所述连接弧面(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穿孔(211)的上方,左右两连接弧面(3)之间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主体部(21)于第一穿孔(211)左右两侧的宽度。
9.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一项所述的新型端子接脚(100)以及连接所述端子接脚(100)的固持部与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用以传输电信号。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用以固持所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24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试验操作挂线杆
- 下一篇:鱼眼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