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5621.5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包秀敏;关鹏;钱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泰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14;H01H49/00;H01H33/64 |
代理公司: | 温州共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84 | 代理人: | 何志红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氢气 衔铁 轭铁 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 静触头 复位弹簧 复位衔铁 节省资源 气孔位置 散热性能 使用寿命 电镀 充气 封胶 灭弧 填充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继电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轭铁、电磁铁、衔铁以及复位衔铁的复位弹簧,电磁铁安装在轭铁上,外壳内还设有静触头,衔铁上连接有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对应设置,外壳上设有气孔,外壳内填充有氢气,外壳上对应气孔位置设有封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其大大提高了灭弧、散热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无需对衔铁、轭铁等部件电镀,节省资源,更加环保;而且,充气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继电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轭铁、电磁铁、衔铁以及复位衔铁的复位弹簧,电磁铁安装在轭铁上,外壳内还设有静触头,衔铁上连接有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对应设置,通过电磁铁带动衔铁从而控制动触头与静触头是否接触。但是,这种结构的继电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工作时,会产生电弧灼伤触头,继电器的寿命短,散热效果差;而且,为了防止衔铁、轭铁等部件氧化,需要对其进行电镀,污染严重,而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其大大提高了灭弧、散热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无需对衔铁、轭铁等部件电镀,节省资源,更加环保,内部金属部件不会氧化和锈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轭铁、电磁铁、衔铁以及复位衔铁的复位弹簧,电磁铁安装在轭铁上,外壳内还设有静触头,衔铁上连接有动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设有气孔,外壳内填充有氢气,外壳上对应气孔位置设有封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气孔向外壳内充入氢气,最后将气孔封胶,可以防止氢气外泄,同时防止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外壳内。通过在外壳充入氢气,这样外壳内无氧,燃弧时间远小于空气电弧燃弧时间,电弧在氢气介质中易灭弧,所产生电弧能量也小于空气介质;再者,氢气的热传导效果好,能快速散热,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外壳内无氧,无需对衔铁、轭铁等部件电镀,节省资源,更加环保,内部金属部件不会氧化和锈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外壳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底座以及与底座固定配合的盖体,盖体与底座之间封胶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使得盖体与底座之间密封性好,固定牢靠,可以很好地防止氢气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用于与电磁铁、动触头以及静触头分别连接的引脚,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供引脚穿过的插孔,引脚与插孔之间封胶设置。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可以防止氢气从引脚与插孔之间外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氢气的继电器,包括有外壳1,外壳1内设有轭铁2、电磁铁3、衔铁4以及复位衔铁4的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一端与衔铁4连接,另一端与轭铁2连接,电磁铁3安装在轭铁2上,外壳1内还设有静触头6,衔铁4上连接有触片10,触片10上设有动触头7,动触头7与静触头6对应设置,所述的外壳1上设有气孔8,外壳1内填充有氢气,外壳1上对应气孔8位置设有封胶;所述的外壳1包括有分体设置的底座11以及与底座11固定配合的盖体12,盖体12与底座11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等方式固定,盖体12与底座11之间封胶设置;继电器还包括有用于与电磁铁3、动触头7以及静触头6分别连接的引脚9,所述的底座11上设有供引脚9穿过的插孔111,引脚9与插孔111之间封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泰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泰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5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