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变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0697.7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5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钟电子传动与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黄国勇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整流器 焊接 转杆 组合式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 螺纹槽 拼接头 铜杆 导热板顶部 固定板顶部 使用寿命 组合结构 变频器 导热板 对接板 螺纹头 风机 底端 内嵌 拼接 套接 旋钮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变频器,包括整流器和风机,所述整流器的右方设置有逆变器,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左侧皆焊接有对接板,所述整流器和逆变器内部的顶端皆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右拼接头的右侧皆内嵌有铜螺纹槽,所述铜螺纹槽的底端皆焊接有第一铜杆,所述导热板顶部的左侧皆焊接有第二铜杆,所述左拼接头的左侧皆设置有铜转杆,所述铜转杆的中部皆套接有第一旋钮,所述铜转杆的左端皆焊接有第一铜螺纹头。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简单方便,当使用人员需要增加多组的逆变器时,可通过该结构进行拼接,适用于功率和使用量不同的区域,实用性强,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整流器和逆变器工作时的温度,提高了该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目前,在煤矿井下的变频器一般根据不同的需求量,来配置不同数量的逆变器,然后将这些逆变器进行组合,现有的组合式变频器在组合时一般都是采用将防爆箱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该组合方式在拼接时十分不便,在搬运时无法将其拆分,造成了很多麻烦,并且矿下变频器一般功率较大,发热量很高,如此拼接过后难以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后很容易造成内部元件烧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变频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变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组合式变频器在组合时一般都是采用将防爆箱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该组合方式在拼接时十分不便,在搬运时无法将其拆分,造成了很多麻烦,并且矿下变频器一般功率较大,发热量很高,如此拼接过后难以对变频器进行散热,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后很容易造成内部元件烧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变频器,包括整流器和风机,所述整流器的右方设置有逆变器,且逆变器的右方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整流器、逆变器和散热片前后两侧的底端皆焊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部的左侧皆焊接有对接板,所述整流器和逆变器内部的顶端皆安装有导热板,所述整流器和逆变器顶部的右侧皆焊接有右拼接头,且右拼接头的右侧皆内嵌有铜螺纹槽,所述铜螺纹槽的底端皆焊接有第一铜杆,且第一铜杆的底端皆穿过右拼接头与导热板焊接固定,所述整流器和逆变器顶端的左侧焊接有左拼接头,所述导热板顶部的左侧皆焊接有第二铜杆,且第二铜杆的顶端皆穿过整流器和逆变器内壁延伸至左拼接头的内部,所述左拼接头的左侧皆设置有铜转杆,且铜转杆的右端皆穿过左拼接头延伸至左拼接头的内部,所述铜转杆的右端皆通过内嵌轴承与左拼接头内壁相连接,所述铜转杆的中部皆套接有第一旋钮,所述铜转杆的左端皆焊接有第一铜螺纹头,所述散热片左侧的顶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二旋钮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旋钮的左端焊接有第二铜螺纹头。
优选的,所述对接板底端的左侧皆焊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右侧皆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对接板的中部皆开设有上螺栓孔,所述固定板的右端皆开设有下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左拼接头的内部皆充满有硅脂,所述铜螺纹槽左侧的内壁上覆盖有硅脂。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中部呈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中部为网状结构,所述散热片的背面安装有两组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板和对接板,使用人员将整流器和逆变器拼接在一起时,将逆变器底端的对接板移动至整流器底端固定板的右侧,使滑块滑动至滑槽的内部,进行简单对接,与此同时,逆变器顶端的第一铜螺纹头与整流器顶端的铜螺纹槽相互对接,使整流器和逆变器进行组合,该组合结构简单方便,当使用人员需要增加多组的逆变器时,可通过该结构进行拼接,适用于功率和使用量不同的区域,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钟电子传动与控制(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金钟电子传动与控制(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0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车司机室单相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变频器接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