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0858.2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3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6 | 分类号: | H05H1/26;A61C13/00 |
代理公司: | 50212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修复体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喷吹 工作气体 供气装置 表面处理装置 湿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反应区域 环境空气 内部环境 气体作用 市场推广 粘接性能 装置结构 电离 进气 预设 植入 供气 激发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用于向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供应工作气体的供气装置,以及调节反应容器内部环境湿度的进气湿度调节装置,将口腔修复体植入反应容器中,调节反应容器的环境空气湿度至预设值,使用供气装置供气,然后使得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工作气体激发电离得到活性喷吹气体,并将所述活性喷吹气体作用于位于反应区域内的口腔修复体的外表面,用以提高口腔修复体外表面的粘接性能。上述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产生活性喷吹气体,使用方便高效,可以高效快捷的处理口腔修复体,降低口腔修复体的表面处理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现代人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全瓷修复体因其逼真的美观效果、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全瓷修复体的成功依赖于瓷与树脂之间可靠牢固的粘接。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瓷材料有玻璃陶瓷和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多晶陶瓷材料(以下简称氧化锆)等全瓷材料。由于陶瓷材料本身的特性,其粘接效果较差,都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使粘接强度达到临床使用标准,对氧化锆材料尤其如此。因此,如何简单有效的提高陶瓷材料的粘接性能,已经成为口腔修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氧化锆和玻璃陶瓷的粘接性能,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试剂对材料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于粘接。两者在预处理时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氧化锆,在预处理时需要使用涂底剂,目前一种有代表性的处理剂是由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Z-PRIMER PLUS,俗称“小绿瓶”。预处理之后,氧化锆的剪切粘接力能达到20MPa左右。对于玻璃陶瓷,其预处理过程则相对较为复杂。首先,需要使用具有强酸蚀性的氢氟酸试剂,对玻璃陶瓷表面进行酸蚀,改变其表面形貌及成分。酸蚀之后,可以发现材料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同时表面明显变粗糙。然后,使用涂底剂进行处理,主要是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之后,玻璃陶瓷的剪切粘接力能达到35MPa左右。
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预处理方法均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化学试剂的使用使得整个处理过程既繁琐又费时,每次涂抹涂底剂时,医生都需要不停地涂抹,增加了操作敏感性,这对需要工作一整天的医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2)化学试剂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在涂抹试剂时,化学试剂挥发的物质有可能被诊室内的医生及病人吸入体内,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在玻璃陶瓷的预处理中,氢氟酸一直都是医生头疼的试剂。在使用时,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防止氢氟酸溅到身上造成伤害。更有甚者,如果操作失误,可能将氢氟酸溅到同诊室中的护士或病人身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3)预处理后,清洗样品产生的废液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废液的处理又需要额外的费用;化学试剂的使用费用需要由病人承担,进一步增加了治疗费用。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出一种口腔的植入体表面处理方法,通过设置一个口腔修复体反应空间并调节反应空间的环境空气湿度,并通过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等离子体,使得所述等离子体与环境空气共同作用于位于反应空间内的口腔修复体的外表面,用以提高口腔修复体外表面的粘接性能。但要实施该方法,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产生等离子体并能高效快捷的实现对口腔修复体的外表面的处理,能方便控制、结构简单的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装置,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等离子体用以实现对口腔修复体的外表面的处理,能方便控制、结构简单的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0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