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3885.5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权;王洪杰;钟孟捷;叶成林;陈优昌;杨榕桢;温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04 | 分类号: | C25D1/04;C25D21/00 |
代理公司: | 44295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存储槽 阴极辊 导向刮板 硫酸铜晶体 电解铜箔 支架 酸雾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装置 导流 薄膜 紧贴 端面边缘处 硫酸铜溶液 技术要点 倾斜设置 支架设置 电解槽 两端面 自由端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属于电解铜箔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阴极辊端面边缘处,在支架内设有存储槽,在支架上倾斜设有与存储槽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板,在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刮板,所述导向刮板的长度小于存储槽的长度,所述导向刮板紧贴阴极辊两端面边缘,硫酸铜溶液沿导向刮板和第一安装板流入存储槽内;在存储槽内设有倾斜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在第二安装板上连接有导流薄膜;导流薄膜自由端紧贴阴极辊且其与阴极辊相接触的部分均位于阴极辊端面内;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用于电解槽除硫酸铜晶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铜箔生产用辅助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铜箔生产中,阴极辊有一半体积浸入在电解槽中,一半体积暴露在空气中,随着阴极辊在电解槽中转动,由于电场的边缘效应,其两侧难免会附着硫酸铜溶液。又因为电解槽中的硫酸铜温度在45-60℃之间,而生产车间保持20-25℃的恒温,经过长时间累积,阴极辊两侧就会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如果生产人员不能及时清理,硫酸铜晶体将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重量时,晶体容易因自身重力直接落入电解槽而使槽体中液位产生波动,直接影响铜箔的表面质量;或者积聚的硫酸铜晶体将生箔机的进液口堵塞,而影响槽体中的液位及铜酸含量,也会给铜箔的质量带来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槽体中电解液在温度较高时产生的酸雾向上运动,虽然装有酸雾抽风系统,但还是会有少量酸雾直接落在箔面上,使箔面产生黑色酸雾点,直接影响铜箔表面质量。本专利通过特殊装置的设计及使用避免了以上情况对箔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阴极辊端面边缘处,在支架内设有存储槽,在支架上倾斜设有与存储槽相配合的第一安装板,在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刮板,所述导向刮板的长度小于存储槽的长度,所述导向刮板紧贴阴极辊两端面边缘,硫酸铜溶液沿导向刮板和第一安装板流入存储槽内;
在存储槽内设有倾斜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在第二安装板上连接有导流薄膜;所述导流薄膜自由端紧贴阴极辊且其与阴极辊相接触的部分均位于阴极辊端面内。
上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中,所述支架由与存储槽相适应的安装座和设置在安装座底部且与外部电解槽连接的连接腿组成;
所述安装座由长条形的底板、分别垂直设置在底板两条长边边缘的定位条和防护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其中一条短边边缘的限位条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防护板上端且与防护板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定位条和防护板之间的间距与存储槽的外宽相适应,紧贴防护板一侧的存储槽开口部端面为朝向存储槽内部的斜面。
上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上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中,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上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中,所述第二安装板自由端与阴极辊端面之间的间距为5-10mm;所述导流薄膜固定在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的端面上。
上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清理硫酸铜晶体和防酸雾一体化装置中,所述存储槽开口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内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3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