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级的自适应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4949.3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3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钟文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瞳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4 |
代理公司: | 31331 上海韧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秋兰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线圈 铰接 接收线圈 滑动板 铰接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动汽车 电连接 气弹簧 稳定臂 卡座 交流电 无线充电装置 车载充电机 受外界环境 车载电池 充电成本 充电过程 充电效率 无线充电 车底盘 接触式 自适应 电网 挂钩 汽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级的自适应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接收线圈和与其对应的发射线圈,接收线圈通过车载充电机与车载电池电连接;发射线圈与电网的交流电电连接;发射线圈通过铰接支撑装置设置在地面上,铰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滑动板、气弹簧和稳定臂,气弹簧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板的前侧上,另一端铰接在发射线圈的前侧上,稳定臂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板的后侧上,另一端铰接在发射线圈的后侧上,在电动汽车的车底盘上且位于接收线圈的前端的位置设有卡座,在发射线圈的前端上设有与卡座相配合的挂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但降低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成本,并且在充电过程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充电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级的自适应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减少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正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对电动汽车来说,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它的续驶里程和它的价格。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涉及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为了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各种政策法规,以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有技术中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绝大部分是非接触式的,在电动汽车的车底盘设置有接收线圈,且将与电网的交流电相连接的发射线圈埋在地下。由于车底盘距地面有一定的距离,要求线圈的功率和体积都要很大,采用此种结构的无线充电不但会提高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成本,并且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效率;另一个,当口香糖或香烟包装纸等含金属成分的纸张,被风吹到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的感应充电区域后会立刻升温以致自燃,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进而现有的非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已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非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的成本高、极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效率低和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级的自适应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级的自适应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一设置在电动汽车的车底盘上的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通过车载充电机与车载电池电连接;
一设置在地面上且与接收线圈相对应的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电网的交流电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通过铰接支撑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所述铰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滑动板、气弹簧和稳定臂,所述气弹簧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板的前侧上,另一端铰接在发射线圈的前侧上,所述稳定臂的一端铰接在滑动板的后侧上,另一端铰接在发射线圈的后侧上,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车底盘上且位于接收线圈的前端的位置设有卡座,在所述发射线圈的前端上设有与卡座相配合的挂钩。
较佳地是,在所述地面上设有沿电动汽车前进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轨,在所述滑动板上设有能够沿导轨进行滑动的滑块。
较佳地是,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能够带动滑动板移动至待机位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设置在从动轮上,另一端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轮上,所述滑动板设置在皮带上。
较佳地是,所述发射线圈的外壳与接收线圈的外壳均采用pom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射线圈通过铰接支撑装置设置在地面上,铰接支撑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滑动板、气弹簧和稳定臂,电动汽车进站前行过程中使卡座与挂钩相接触,然后电动汽车再慢慢前移,在气弹簧与稳定臂的作用下,使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贴合,且对车载电池进行充电,同时使挂钩从卡座上自然脱落,采用此种结构不但降低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充电成本,并且在充电过程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充电效率高,同时也提高了无线充电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瞳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瞳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49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拖拉机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