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布菌消除污水恶臭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5339.5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5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康奎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桂林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消除 污水 恶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布菌消除污水恶臭的装置,属于污水菌种除臭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架设于污水水面上方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布菌管,布菌管上开设有布菌孔,横梁上还设置有加压输送装置,加压输送装置与布菌管连通,加压输送装置上还设置有菌剂液加液管。该装置通过将除臭菌种均匀散布于污水水下,从而获得更好的污水除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菌种除臭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散布菌种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时,污染物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臭味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黑臭水体处理过程中,常选用生物处理方式。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驯化适合废水特点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并保持与废水污染物浓度相适应的微生物量和活性,使优势微生物菌群处理于最佳降解活性,充分发挥其降解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生物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
但是,现有利用微生物制剂对景观水体的除臭方法,大多是直接将菌种撒入污水处理池中或者城市污水表面,并没有采用额外的手段使得菌种于污水内均匀分布,从而造成污水内菌种的除臭区域呈块状分布,以及污水表面除臭效果好于污水水底的除臭效果,并没有达到污水池内全部污水除臭的理想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将菌种均匀分布到污水内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下布菌消除污水恶臭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将除臭菌种均匀散布于污水水下,从而获得更好的污水除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下布菌消除污水恶臭的装置,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架设于污水水面上方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布菌管,布菌管上开设有布菌孔,横梁上还设置有加压输送装置,加压输送装置与布菌管连通,加压输送装置上还设置有菌剂液加液管。
进一步地,加压输送装置包括固定于横梁上的缸体,缸体的底部与布菌管连通,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在缸体内沿缸体的轴线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缸体的轴线平行,活塞杆与活塞连接。
进一步地,缸体的轴线与布菌管的轴线共线,布菌管内径小于缸体的内径,缸体与布菌管的连接部设置为倒圆锥形。
进一步地,缸体于连接部的上方开设有加液孔,加液孔与菌剂液加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布菌孔均匀开设于布菌管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布菌管的底部连通有布菌盘,布菌孔均匀分布于布菌盘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污水池两侧的轨道,轨道上架设有行走小车,横梁固定于行走小车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移动装置配合加压输送装置,以及布设于水下的布菌管,使得菌种液体可以均匀分布于水面下,从而更加均匀、广泛地与污水中的额恶臭物质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除臭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注射器形式的加压设备。申请人于实践中发现,在日常使用中,最常用的加压设备中为水泵,但是于本领域中,由于单一污水处理池后者污水池中菌种液体的用量较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菌种液体处理量小于现有技术中常用水泵的单位流量,寻找满足要求的非标水泵成本太高。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的为注射器形式的加压输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活塞在缸体的圆柱段下移,活塞的底部设置为与倒圆锥形的连接部相适配的圆锥形,活塞推动菌种液体沿连接部进入布菌管中。气缸克服布菌孔出的水压,将菌种液体从布菌孔中射出,菌种液体从而均匀分布于污水水面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康奎,未经李康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5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高强度车架
- 下一篇:一种伺服阀的三重冗余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