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氨气浓度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5420.3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7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杨贺轩;王燕;郭洪飞;胡斌;王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控制模块 检测 本实用新型 控制板 激光 模拟开关电路模块 氨气 测量精度高 调制激光器 光电探测器 气体吸收池 数据采集卡 恶劣环境 工作电流 激光频率 检测装置 气体标准 气体信息 室内氨气 吸收光谱 激光器 数据处理 分束器 接收带 可控性 上位机 准直器 探测器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TDLAS技术的一种室内氨气浓度的检测装置,本系统的设备包括TDLAS控制板、温度控制模块、激光器、准直器、分束器、气体吸收池、气体标准模块、模拟开关电路模块、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上位机,TDLAS控制板和温度控制模块共同调制激光器的工作电流,激光通过被检测气体,由光电探测器接收带气体信息的激光,再经过后续的数据处理,从而完成气体浓度的检测。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激光频率与氨气的吸收光谱正好匹配,且检测顺序合理有序,稳定性好,本系统能在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可控性好,检测速度快,而且测量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领域,尤其是基于TDLAS技术的一种室内氨气浓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环境甲醛、氨气污染,危害极大。在我们平时生活的周围,洗手间是氨气浓度最高的地点,其实家庭中的氨气来源并不只是洗手间,家庭中的氨气主要还是来自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含有氨水。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的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含量大量增加。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现在室内空气中氨含量的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其中化学分析法多用于氨气含量较高的时候,而这几种方法在测量时只能分次进行,人为参与度比较大,检测速度较慢,不能很好的做到实时监测。本专利采用TDLAS技术,提供一种对室内氨气检测装置,检测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参与,提高了检测氨气浓度的准确性,加快了检测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搭建一种可以更准确更及时更快速检测室内氨气浓度的系统,可以使人们在入住新装修房屋前可以准确及时的知道室内氨气的浓度,以保证我们自己及家人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内氨气浓度的检测装置,包括TDLAS控制板、温度控制模块、激光器、准直器、分束器、气体吸收池、气体标准模块、模拟开关电路模块、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上位机,TDLAS控制板上的J4引脚连接激光器,TDLAS控制板和温度控制模块共同调制激光器的工作电流,激光器通过光纤经过准直器和分束器与气路部分相连,激光通过气路部分后由光电探测器将带有气体信息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电探测器与模拟开关模块相连,模拟开关模块再与TDLAS控制板上的前置放大电路引脚J5相连,在经过TDLAS控制板上的锁相放大电路再由J2引脚连接到数据采集卡AI1和AI0通道,数据采集卡由USB接口与上位机相连,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检测。
而且,所述的的气路部分包括气体标准模块和气体吸收池两路,用于存放待检测气体。
而且,所述的所述的温度控制电路,通过旋转电路板上滑动变阻器的旋钮,来改变激光器的温度,从而控制激光的波长。
而且,所述的温度控制电路是由武汉欧迪公司提供的,主要由MAX8521来驱动电路。
而且,所述的探测器型号为InGaAs的光电二极管,可探测的波长范围为1100nm~1700nm。
而且,所述的模拟开关电路模块采用以74HC4051芯片的模拟开关电路,通过电路板上的E和S0~S1引脚来选择信号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5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