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77384.4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4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峰;吴祥;包高强;贾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02 | 分类号: | E21B19/02;E21B15/00 |
代理公司: | 41127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邢月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装置 钢丝 卷扬机 旋转架 滑轮 渣桶 风镐 本实用新型 便于安装 出渣效率 横向设置 井下施工 灵活移动 人工挖孔 一端设置 支架顶部 纵向设置 配重块 输出端 岩石层 水钻 支架 钻取 粉尘 岩石 噪音 架设 穿过 | ||
一种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它包括:提升装置、钢丝和渣桶,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的配重块和卷扬机、纵向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一侧的支架、横向设置在所述的支架顶部的旋转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旋转架上的滑轮,所述的钢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卷扬机的输出端,所述的钢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滑轮设置在所述的渣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水钻和风镐钻取岩石,其噪音小,粉尘少,对管线无危害,改善了井下施工环境。而且提升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安装,易于操作,提升了出渣效率,减少了架设风险,具有较强的灵活移动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更是突飞猛进;由于城市中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局部部位又非常狭窄,会影响城市轨道地下挖孔桩的施工,加上局部地区,岩石面出露比较高,进一步的增加了挖孔桩的施工难度。
在现有挖孔桩的施工方法中,采用爆破技术挖孔桩,可能会对管线造成危害;采用大型开挖设备挖孔桩,无法在狭窄复杂环境下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开挖,然后配合简易的提升三角架提升渣土,其不仅施工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挖孔桩较深,作业面狭窄,简易的提升三角架架设不稳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人工挖孔桩效率,减少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风险,满足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岩石层人工挖孔桩的设备,它包括:提升装置、钢丝和渣桶,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的配重块和卷扬机、纵向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一侧的支架、横向设置在所述的支架顶部的旋转架和设置在所述的旋转架上的滑轮,所述的钢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卷扬机的输出端,所述的钢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滑轮设置在所述的渣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渣桶通过提升装置上的卷扬机做为动力提升,减少了提升渣土的人工介入量,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渣土提升的工作效率;提升装置通过基座设置在挖孔桩井口的一侧,基座上还安装有配重块,使整体架设结构更加稳定,杜绝了安装提升三角架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旋转架包括横梁和转轴,所述的横梁的一端通过所述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倾倒渣土时,旋转架通过转轴转动到渣土倾倒点,便于渣土的倾倒;在渣桶的下降和提升过程中,旋转架通过转轴转动到挖孔桩井口位置即可,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渣桶包括筒体、提手和限位件,所述的提手铰接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下部两侧,所述的限位件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中上部,所述的限位件的另一端可活动的套设在所述的提手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渣桶的结构简单,从提手上旋下限位件便于倾倒渣土,将限位件固定提手后,保证了筒体的运输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配电箱和万向轮,所述的配电箱设置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配电箱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卷扬机,所述的万向轮通过合页可折叠设置在所述的基座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设置了配电线,满足卷扬机的现场施工需求;设置了万向轮,在需要固定基座时,将万向轮通过合页折起,使万向轮离开地面。在需要移动时,通过合页落下万向轮,通过拖车将支架拉起,使基座通过万向轮支撑整体离开地面,由拖车移动,便于设备的运输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7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