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线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1004.4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6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刁锐;冯一杰;王远俊;徐奔;黄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58 |
代理公司: | 50123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组件 电源 本实用新型 传感器线束 四芯接口 壳体 线束 串联 三向加速度传感器 待测传感器 检测装置 插针 通断 配合 检测 试验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显示组件和电源,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待测传感器线束的BNC接头配合的第一、第二BNC接口以及与待测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线束的四插针接头配合的四芯接口,第一BNC接口与电源、显示组件、第二BNC接口串联,第一BNC接口也与电源、显示组件、四芯接口串联。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在汽车NVH试验中快速、准确的检测传感器线束的通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汽车NVH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传感器线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NVH试验中,麦克风(即声音传感器)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汽车NVH试验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的就是传感器的布置,而传感器布置过程中,最让工程师头疼的就是传感器线束通断的检测。目前,传感器线束通断的检测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测、手摸传感器线外观和接口;第二种是连接前端检测通断;第三种是使用万用表检测通断。这三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方式仅能检测到传感器线束外部损伤,无法判断传感器线内部损伤,判别准确性较低;第二种方式需要将传感器连上前端,再打开前端,通过前端的测试软件来检测传感器线束的通断,此过程对于需要使用多个传感器的试验来说,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第三种方式中万用表探针接口与传感器线束不匹配,需要改造,无法普及到试验工程师人手一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线束检测装置,以在汽车NVH试验中快速、准确的检测传感器线束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感器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显示组件和电源,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待测传感器线束的BNC接头配合的第一、第二BNC接口以及与待测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线束的四插针接头配合的四芯接口,第一BNC接口与电源、显示组件、第二BNC接口串联,第一BNC接口也与电源、显示组件、四芯接口串联。
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有两种结构:第一种显示组件由LED指示灯D1与LED指示灯D2并联构成,LED指示灯D1的负极、LED指示灯D2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LED指示灯D1的正极与第二BNC接口的BNC正极、四芯接口的三个独立信号端连接,LED指示灯D2的正极与第二BNC接口的BNC负极、四芯接口的一个共用信号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与第一BNC接口的BNC正极、BNC负极连接;LED指示灯D1、LED指示灯D2安装在壳体的顶板上。第二种显示组件由LED指示灯D1、LED指示灯D2、LED指示灯D3、LED指示灯D4并联构成,LED指示灯D1的负极、LED指示灯D2的负极、LED指示灯D3的负极、LED指示灯D4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LED指示灯D1的正极与第二BNC接口的BNC正极连接,LED指示灯D2的正极与第二BNC接口的BNC负极连接,LED指示灯D3的正极与四芯接口的三个独立信号端连接,LED指示灯D4的正极与四芯接口的一个共用信号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与第一BNC接口的BNC正极、BNC负极连接;LED指示灯D1、LED指示灯D2、LED指示灯D3、LED指示灯D4安装在壳体的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3V的电池组,该电池组通过电池盒安装在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BNC接口安装在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BNC接口、四芯接口安装在壳体的另一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四芯接口为PCB公司的356A25传感器所用的四插孔接头;所述第一、第二BNC接口都为BNC母头。
在对两端具有BNC接头的待测传感器线束进行测试时,将待测传感器线束一端的BNC接头接上第一BNC接口、另一端的BNC接头接上第二BNC接口,待测传感器线束、第一BNC接口、电源、显示组件、第二BNC接口形成待测传感器线束检测回路,可以同时检测待测传感器线束的正负极线通断,通则显示模块显示,断则显示模块不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1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