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力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4812.6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清;杜学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65H59/18;B65H57/14 |
代理公司: | 51217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5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导轮 张紧导轮 圆柱本体 固定板 同一水平 第一端 张力器 纤维 张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络纱设备 相对设置 旋转设置 依次设置 可拆卸 瓷眼 柱套 摩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属于络纱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组圆柱形张力器、至少一个瓷眼、至少两个第一换向导轮、张紧导轮及固定板,每组圆柱形张力器均包括两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均包括圆柱本体及柱套,柱套套设于圆柱本体外并可沿圆柱本体旋转,每个第一换向导轮及张紧导轮均可拆卸旋转设置于固定板,固定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至少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与张紧导轮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间隔一个的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张紧导轮与和张紧导轮间隔一个的第一换向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可有效的调节纤维的张力,减少纤维的摩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络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它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组成的玄武岩石料在高温熔融后,通过漏板快速拉制而成的。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强度高,而且还具有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此外,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决定了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且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无任何危害,因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我国已把玄武岩纤维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纤维之一,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玄武岩连续纤维已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摩擦材料、造船材料、隔热材料、汽车行业、高温过滤织物以及防护领域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玄武岩络纱是把原纱经过络制卷绕成便于下道工序使用的一定规格的产品。
玄武岩纤维属无机非金属材料,抗拉强度高,但不耐弯折、耐摩擦性能低。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张力控制装置弯曲点多,易破坏纤维,形成毛羽。2、瓷眼均为氧化铝材质,此材质不耐磨和表面光滑度不高,易破坏纤维,形成毛羽。3、铜棒处为滑动摩擦,易破坏纤维,形成毛羽。4、该装置没有张力平衡装置,合股时易出现合股不均疵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有效的调节纤维的张力,减少纤维的摩擦,减小对纤维的破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张紧导轮、固定板、至少一组圆柱形张力器、至少一个瓷眼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换向导轮,每组圆柱形张力器均包括两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均包括圆柱本体及柱套,柱套套设于圆柱本体外并可沿圆柱本体旋转,每个第一换向导轮及张紧导轮均可拆卸旋转设置于固定板,固定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至少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与张紧导轮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间隔一个的两个第一换向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张紧导轮与和张紧导轮间隔一个的第一换向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套为氧化钛柱套。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套与圆柱本体之间环状设置有多个滚珠。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瓷眼为氧化钛瓷眼。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板可拆卸设置有多个转轴,转轴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换向导轮或张紧导轮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固定板设置有多个与转轴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张紧导轮包括第一张紧导轮及第二张紧导轮,第二张紧导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张紧导轮的直径,第二张紧导轮的一端与第一张紧导轮连接,第一张紧导轮与第二张紧导轮共圆心设置,第一张紧导轮周向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张紧导轮周向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张紧装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张紧装置包括为摩擦件,摩擦件设置于第二凹槽,摩擦件的两端均设置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4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