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球棒结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5368.X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7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毅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9/54 | 分类号: | A63B59/54;A63B59/56;A63B60/54 |
代理公司: | 44249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击打 粗胚 弹性层 棒球 顶盖 过渡部 本实用新型 结构改良 棒球棒 握持部 外圆 冲击力 用品技术领域 弹性能量 弹性因素 塑胶层 外层套 有效地 直径段 圆锥 包覆 击球 球棒 吸收 存储 飞行 体育 | ||
棒球棒结构改良,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棒球棒的结构改良。由击打部、过渡部及握持部组成,呈圆锥形的过渡部连接于击打部与握持部之间,击打部的外形尺寸大于过渡部的最大圆锥直径,塑胶层及外层套依次包覆在粗胚的外层,顶盖固定于粗胚的顶部,还包括弹性层,在粗胚靠近顶盖的一端,沿着击打部的粗胚外圆直径小于顶盖一端的直径,弹性层固定于粗胚外圆直径段。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击打部人为的增加了弹性因素,故在击球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弹性层有效地吸收棒球给球棒带来的冲击力;再则弹性层在吸收棒球的冲击力同时,存储的弹性能量反作用于棒球上,能够使得被击打的棒球飞行得更远,使得使用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棒球棒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身的需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棒球运动也慢慢的进入了国门。由于棒球运动是通过球棒击打飞速运动的棒球,在击打的瞬间,运动者的手臂能够感受到巨大的振动。为了减少冲击带来的振动,现有的棒球棒都是采用质量很轻、刚性很好的碳纤维作为主体材料,然后再在碳纤维的主体材料外层包覆一层塑胶体,希望通过其外层的塑胶体吸收棒球撞击球棒时所产生的振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球棒在击球时的击球区绝大部分都是在靠近球棒端部的击打部(俗称“甜美区”),球棒传递给运动者手臂的振动仍然很大,且球棒的外层仅包覆一层塑胶体,硬质的碳纤维主体不能将棒球击打很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棒球棒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棒球棒结构改良,棒球棒由击打部、过渡部及握持部组成,呈圆锥形的过渡部连接于击打部与握持部之间,击打部的外形尺寸大于过渡部的最大圆锥直径,塑胶层及外层套依次包覆在粗胚的外层,顶盖固定于粗胚的顶部,还包括弹性层,在粗胚靠近顶盖的一端,沿着击打部的粗胚外圆直径小于顶盖一端的直径,弹性层固定于粗胚外圆直径段。
所述的弹性层厚度从顶盖的一端向过渡部的一端逐渐减薄。
所述的弹性层位于粗胚与塑胶层之间。
所述的弹性层为ETPU材料。
所述的弹性层能使击打部11与过渡部圆滑的过渡。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击打部人为的增加了弹性因素,故在击球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弹性层有效地吸收棒球给球棒带来的冲击力;再则弹性层在吸收棒球的冲击力同时,存储的弹性能量反作用于棒球上,能够使得被击打的棒球飞行得更远,使得使用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型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附图3为附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3,棒球棒结构改良,棒球棒1由击打部11、过渡部12及握持部13组成,呈圆锥形的过渡部12连接于击打部11与握持部13之间,击打部11的外形尺寸大于过渡部12的最大圆锥直径,塑胶层4及外层套5依次包覆在粗胚2的外层,顶盖6固定于粗胚2的顶部,还包括弹性层3,在粗胚2靠近顶盖6的一端,沿着击打部11的粗胚2外圆直径21小于顶盖6一端的直径,弹性层3固定于粗胚2外圆直径21段。
所述的弹性层3厚度从顶盖5的一端向过渡部12的一端逐渐减薄。
所述的弹性层3位于粗胚2与塑胶层4之间。
所述的弹性层3为ETPU材料。
所述的弹性层3能使击打部11与过渡部12圆滑的过渡。
所述的塑胶层4为PU材料。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当使用者手握握持部13击打飞来的棒球时,击打部11与飞来的棒球进行撞击,由于弹性层3能有效地吸收棒球给球棒带来的冲击力,且将受撞击的压缩力转化为反作用力而施加于棒球上,使得被击打的棒球飞行得更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毅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毅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5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