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铜片式接线端子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6361.X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3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涛;孙中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元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25/00 |
代理公司: | 32305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板部 螺母 凹腔 铆接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竖直板部 安装孔 支撑柱 竖直向下延伸 电动车控制 接线端子排 两侧边缘处 表面开设 间距布置 连接稳定 水平设置 镶嵌连接 螺栓 不一致 竖直板 铜片 松动 组装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铜片式接线端子排,包括:基座和U型铜片,基座呈长方形,且基座的长度方向沿着水平设置,基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凹腔,凹腔依次沿着基座的长度方向呈间距布置,U型铜片镶嵌连接在凹腔内,基座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竖直向下延伸;U型铜片包括水平板部和竖直板部,竖直板部共设有两个且设于水平板部两侧边缘处,两个竖直板部长度不一致,水平板部底部设置有螺母,螺母与水平板部铆接,螺母顶部设置有铆接齿,水平板部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将螺母铆接在U型铜片的水平板部的底部,安装完成后的连接稳定,避免出现松动的现象;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即可与螺母进行固定,组装起来较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端子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铜片式接线端子排。
背景技术
电动车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它就像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重要的部件。另外,电动车就目前来看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二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摩托车、电动四轮车、电瓶车等,电动车控制器也因为不同的车型而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目前,现有的接线端子排存在如下问题:(1)在凹腔内安装螺母,再通过螺栓穿过金属片的安装孔来与螺母进行安装,使用时容易松动,安装的稳定性较差;(2)端子结构组装大多为人工组装,安装螺母置于凹腔内,在进行组装的时候金属片会对螺母造成遮挡,给组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性。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铜片式接线端子排,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用铜片式接线端子排,包括:基座和U型铜片,所述基座呈长方形,且基座的长度方向沿着水平设置,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凹腔,所述凹腔依次沿着基座的长度方向呈间距布置,所述U型铜片镶嵌连接在凹腔内,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竖直向下延伸;所述U型铜片包括水平板部和竖直板部,所述竖直板部共设有两个且设于水平板部两侧边缘处,两个竖直板部长度不一致,所述水平板部底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水平板部铆接,所述螺母顶部设置有铆接齿,所述水平板部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下端开设有配合铆接齿使用的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的两侧壁水平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卡槽具有底端,所述卡槽的底端和卡槽的开口处沿着卡槽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卡槽开口处和底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腔呈方形且向下延伸,所述凹腔内开设有与所述基座底面连通的通孔,所述U型铜片的水平板部固定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竖直板部穿过通孔延伸出所述基座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腔的侧壁形成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纵向延伸至所述凹腔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U型铜片的竖直板部的横截面形状一直,所述竖直板部与所述通孔采用防水密封胶固定,所述基座的底面位于通孔下端固定有多个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相对所述基座的底面凸起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铜片的竖直板部呈长方形状并沿着竖向延伸,所述U型铜片中较长的竖直板部的下端形成向下凸起的第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铜片的竖直板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板部竖直向下的延伸长度与所述支撑柱竖直向下的延伸长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为圆柱体,且支撑柱沿轴线竖直向下延伸,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同时与所述基座的底面和所述支撑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元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元朗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63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体与数据线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车辆用传导充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