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8414.1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伍奎;杨树法;樊喜文;刘登尧;刘墨;顾朋;由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6/12 | 分类号: | A61M3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插针板 粒子 插针 本实用新型 肿瘤 隔离带 可塑形 塑形 植入 气管 针孔 放射性粒子 放射剂量 规避危险 气囊连接 导气 阀门 通孔 填充 器官 外围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其包括插针区,插针区上设置有插针板,插针板上开设针孔;每相邻两块插针板之间通过第一气囊连接,插针区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与插针板连接;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上开设有导气的通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若干塑形珠;第二气囊上设置有气管,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用于辅助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根据不同体表曲线实时塑形,便于粒子针插入患者的肿瘤,有效的规避危险器官,使粒子针的分布更科学,肿瘤的放射剂量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
背景技术
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性粒子是经皮穿刺下进行,对靶区、或危险区域可以进行术中适时粒子追加,而危险器官位置或部位可以有效规避,真正实现了肿瘤靶区剂量更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更小的放射治疗理念。初步实践证明可以达到很好的挽救治疗目标,副反应可以接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①单纯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据个人的经验成分较多,由于肋骨或解剖解构干扰,导致粒子针插植排列很难达到完全平行;②粒子植入是根据术前治疗计划进行的,而实际手术中患者体位、呼吸运动或出血、气胸等均可以导致术中粒子植入与术前计划存在很大偏差;③患者体表形态不一,同一患者每个体表部位也不同,没有一种完全能和体表匹配的粒子植入引导模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粒子植入准确的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其包括插针区,插针区上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插针板,每个插针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针孔;相邻两块插针板之间通过第一气囊连接,插针区的外围设置有一圈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与插针板连接;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隔离带,隔离带上开设有导气的通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若干塑形珠,塑形珠为橡胶材质的球体,塑形珠上开设有若干导气的通道;第二气囊上设置有气管,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相邻两块插针板之间间隔的距离为0.5cm,相邻两个针孔之间间隔的距离为1cm。
进一步地,相邻两块插针板之间设置有定位铅丝,定位铅丝设置在第一气囊内。
进一步地,插针区内设置有四块成方形排布的插针板。
进一步地,塑形珠的直径为0.3cm。
进一步地,针孔的直径为1.4mm,插针板为实心的硬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用于辅助放射性肿瘤治疗,便于粒子针插入患者的病灶;手术前将引导模板放置在患者病灶的体表,通过真空泵与气管连接,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的空气抽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逐渐被压缩,使引导模板贴合在患者体表,塑形成体表的形状;粒子针通过插针板上的插孔向病灶区插入粒子针,进行粒子植入,使得粒子针分布均匀,并且在粒子植入的过程中使粒子针得到固定。
隔离带将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隔开,防止第二气囊和第一气囊内的塑形珠相互流动,防止塑形珠成团;塑形珠采用橡胶材质的球体,使贴合在患者体表更加舒适,并且塑形珠上的通孔方便通气,使引导模板成型更快;粒子植入成功后,打开阀门,3D引导模板恢复原状,将其从病人体表取出。
定位铅丝在CT扫描时不透X光,起到定位标记线的作用,帮助医护人员参考病灶区肿瘤的位置,便于粒子针的穿刺;针孔的内径为1.4mm,可以允许18G的粒子针穿过,并且又能对粒子针进行固定。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模板进行粒子植入,根据不同体表曲线实时塑形,便于粒子针插入患者的肿瘤,有效的规避危险器官,使粒子针的分布更科学,肿瘤的放射剂量更均匀;并且整个操作流程简单,手术耗时短,减小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8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肤护理用消毒器
- 下一篇:将皮肤修复液导入到肌肤内的导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