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临床新型胃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8673.4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1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开开;卫莉;王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开开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侯越玲 |
地址: | 5507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临床 新型 胃镜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临床新型胃镜组件,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折叠部的外波纹管,在通过注入流体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第二通气管彼此连通的情况下,所述外波纹管能够按照所述第一折叠部展开的方式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外波纹管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配合连接关系方式,改变了外波纹管与内波纹管之间的展开方式,整个推进过程中对患者食道的压迫力度和摩擦力都大大减小,同时通过设置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环形囊状折叠压缩结构的螺旋形状折叠部,进一步地降低了管体在推进过程中与患者食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相对摩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内科临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临床新型胃镜组件。
背景技术
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镜管将内窥镜头从患者的口腔通过食道伸入患者的胃部进行成像诊断检查,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通过食道伸入胃和十二指肠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是对微小的病变,能够有效帮助医务人员进行疾病的判断和确诊。
胃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对微小的病变。医生再插入胃镜之前,先要插入套管,避免胃镜在体内来回移动时,造成管子与食道摩擦,刺激食道,增加患者的异物感,甚至将食道磨破,造成出血。所以需要先插入套管,然后将胃镜插入导管中,然后送入到胃部。由于食道并不是直的,有一定的弯度,套管在食道内容易摆动,接触到食道内壁,依然会刺激到食道,而且套管还会接触到患者的咽部,引起干呕。为了插入套管,还需要先让患者咬住咬口器,让患者的口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
中国专利(CN201905865U)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窥胃镜,该实用新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目镜,另一端连接有胃镜软管,所述胃镜软管的前端设有探端,所述探端的前部呈圆弧形;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送液开关、吸引按钮和角度调节阀,手柄的一侧设置有光导软管,光导软管上设有插头;所述胃镜软管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光导软管、手柄、胃镜软管内设置有贯通的光导纤维束、吸引管、送液管。
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新型内窥胃镜,其胃镜软管在伸入胃部的过程中由于其胃镜软管的柔软特质,导致伸入过程十分麻烦,在该操作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中国专利(CN205391089U)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新型胃镜组件,属于消化内科临床领域,该胃镜组件包括显示屏和呈长方形的控制板,控制板固连在显示屏的一侧上,控制板上具有多个按钮,显示屏底部固连有气泵,胃镜组件还包括胃管,胃管的一端连于控制板,胃管的另一端具有控制管,控制管位于胃管内且连于控制板,控制管端部连有摄像头,胃管中部处固连有充气后呈环形的充气囊,充气囊上端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的下端连通充气囊,充气管的上端连通气泵。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胃镜软管的柔软特质而带来的伸入过程麻烦的问题,但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是直接向充气管内注入气体,注入的位置设置于充气管上靠近外部环境的尾端,使得充气管上尾端的管体先达到驱动气压而优先展开,展开的充气管尾端推动充气管的首端朝向患者食道内移动,随着气体的持续充入,才不断地朝向靠近充气管首端的方向逐渐展开。在此过程中,由于呈折叠状的充气管的直径较展开状的充气管的直径较大,使得始终是处于折叠状的首端向食道内进行延展,而展开状的尾端仅用于推动首端向前推进,整个推进过程中充气管首端对患者食道的压迫力度和摩擦力较大,容易引起患者不适。而且,由于该现有技术中采用较宽的环形结构进行折叠展开,进一步使得胃镜在推进过程中与患者食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普通胃管组件的胃管与其框架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以适应消化内科患者的不同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开开,未经蒋开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8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