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1690.3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寸梅;董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志机械设备(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葛莉华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吸泵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吸泵,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机体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顶端设置有带手动排气阀的排气管,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口连接在机体的下半部,另一端口高于机体顶端,所述出液管结构与进液管一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双吸泵汽蚀严重的问题,通过高位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形成全浸泡式结构,减少汽穴的产生,达到减少汽蚀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吸泵。
背景技术
双吸泵作为离心泵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具有扬程高、流量大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泵型的叶轮实际上由两个背靠背的叶轮组合而成,从叶轮流出的水流汇入一个蜗壳中。双吸泵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它相当于两个相同直径的单吸叶轮同时工作,在同样的叶轮外径下流量可增大一倍;泵壳水平中开,检查和维修方便,同时,双吸泵进出口在同一方向上且垂直于泵轴,利于泵和进出水管的布置与安装;双吸泵的叶轮结构对称,没有轴向力,运行较平稳。
双吸泵具有外形美观、稳定性好、便于安装等优点,但是随着双吸泵的不断使用,叶轮表面出现汽蚀现象,由于叶片背水面运行时产生负压,当压力Pk<Pva时,产生汽穴和蜂窝表面后,在电化学腐蚀作用下,使泵叶汽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吸泵,解决了现有双吸泵汽蚀严重的问题,通过高位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形成全浸泡式结构,减少汽穴的产生,达到减少汽蚀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吸泵,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机体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顶端设置有带手动排气阀的排气管,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进液管的一端口连接在机体的下半部,另一端口高于机体顶端,所述出液管结构与进液管一致。
所述进液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水平连接管、斜引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与斜引管的进水口相切,且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位于机体的上方。
所述水平连接管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水平连接管的相接处设置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固定在水平连接管上,并与支撑柱上表面的凹槽相匹配。
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排气管的上管口与进液管的进水口齐平。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双吸泵汽蚀严重的问题,通过高位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形成全浸泡式结构,减少汽穴的产生,达到减少汽蚀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采用斜引管和导流管的相切连接,能够有效的保证水流螺旋下滑,不仅能够降低水流变相的冲击,同时也能够减少水流中的气泡对叶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液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双吸泵,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3,所述机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液管4和出液管5,顶端设置有带手动排气阀的排气管6,底部设置有排液口8,所述进液管4的一端口连接在机体1的下半部,另一端口高于机体1顶端,所述出液管5结构与进液管4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志机械设备(无锡)有限公司,未经亿志机械设备(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1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降噪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物料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