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落带上覆水-底泥间物质交换原位监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2710.9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1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牛晓旭;姜伟;胡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50123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监测 消落带 淹水 小孔 土壤 沉积物 水位 本实用新型 均匀布置 均匀铺设 两端开口 水体营养 水位涨落 土壤表层 土壤表面 物质交换 有效测定 中空管状 下位置 营养量 对消 沉积 底泥 高程 管壁 蛭石 水域 安置 | ||
1.消落带上覆水-底泥间物质交换原位监测结构,包括原位监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监测柱为中空管状,两端开口,原位监测柱的中下位置的管壁上开有小孔;在任何有水位涨落的水域的最低水位期,在消落带从淹水最高水位开始,最高水位的高程以0米计,分别在消落带-5、-10、-15、-20和-25m高程处的土壤中安置原位监测柱;所述原位监测柱的带由小孔一端插入土壤中20cm的深度,另一端出露土壤表面10cm,并在原位监测柱内的出露的土壤表层均匀铺设一层蛭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上覆水-底泥间物质交换原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监测柱是直径为11cm,长度为30cm的PVC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上覆水-底泥间物质交换原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开在管壁一侧高度5cm、15cm的位置,直径为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落带上覆水-底泥间物质交换原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在管壁上对称设置,用于管内与管外水体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27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雨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灌溉水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单元带状布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