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3721.9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地址: | 2112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叠合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前模气缸,前模气缸的后侧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前模板,前模板的前侧壁左右两端对称固接有平衡滑杆,两组平衡滑杆上均滑动连接有平衡座,前模板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右侧壁前后两端均固接有限位块,两组限位块的上表面均螺接有定位螺栓,支撑板的后侧设置有后模板,后模板的右侧设置有弹性机构,后模板的后侧均匀设置滚动机构,后模板的左侧设置有左模板,左模板的左侧壁固接有楔形座,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左模气缸,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对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的生产制作,降低操作成本,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叠合板又为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在叠合板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模具对叠合板进行制作,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使用与其相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模具进行制作,这样增加了操作成本,同时搬运更换不同模具的时候也比较麻烦,浪费人力物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便于对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的生产制作,降低操作成本,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前模气缸,所述前模气缸的后侧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前模板,所述前模板的前侧壁左右两端对称固接有平衡滑杆,两组所述平衡滑杆上均滑动连接有平衡座,且平衡座与底板的上表面相固接,所述前模板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壁前后两端均固接有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均螺接有定位螺栓,所述限位块通过定位螺栓与底板相固接,所述支撑板的后侧设置有后模板,所述后模板的右侧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后模板的后侧均匀设置滚动机构,所述后模板的左侧设置有左模板,且左模板位于前模板的后侧,所述左模板的左侧壁固接有楔形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左模气缸,且左模气缸的后侧动力输出端与楔形座相固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四角均设置有吊环,所述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减震垫脚。
优选地,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中,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筒,所述弹性筒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挤压杆,且挤压杆的左侧与后模板相固接,所述挤压杆的右侧固接有止块,且止块位于弹性筒的内腔,所述弹性筒的内腔设置有柔性弹簧,且柔性弹簧位于止块的右侧,所述弹性筒的前侧壁左右两端和后侧壁左右两端均固接有耳座,所述耳座的上表面螺接有限位螺栓,所述耳座通过限位螺栓与底板相固接,便于对后模板的移动调节。
优选地,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中,所述滚动机构包括滚轴,所述滚轴上套接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与滚轴连接处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滚轴的底部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底部固接有棱柱限位销,便于对后模板移动调节进行支撑,同时由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减小移动调节时的阻力。
优选地,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后侧和上表面右侧均开设有与棱柱限位销相配合的棱柱限位孔,便于在对后模板移动调节时,将多余的滚动机构由底板上表面后侧位置转移到底板上表面右侧位置的棱柱限位孔上,进行插接固定,便于对滚动机构的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37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模具开合模装置
- 下一篇:带粉笔槽的教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