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MS线束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94307.X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1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航盛(武汉)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4;G01R31/55;G01R1/02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刘代乐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线束 指示灯 供电电路 线束检测 光耦 检测 三极管集电极 输出端口连接 输入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 电路实现 连接线束 输出端口 输入端口 数量一致 短路 断路 脚连接 三极管 指示线 通断 线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MS线束检测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耦、若干个SA556电路和与SA556电路数量一致用于指示线束通断的指示灯,每个所述SA556电路均具有用于连接线束两端的线束输入端口和线束输出端口,所述供电电路通过光耦与第一个SA556电路的THR和TRI脚连接,每个所述SA556电路的OUT脚均通过三极管与其线束输入端口连接,每个所述SA556电路的CON脚均通过指示灯与其线束输出端口连接,第一个SA556电路后的每一个SA556电路均通过THR和TRI脚与前一个SA556电路的三极管集电极连接。本电路可同时检测多个线束,检测效率高。通过一个电路实现短路、断路和线序的检测,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MS线束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单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电池技术限制,电池单体电压较低,为了增加储能容量及输出功率,在大容量大功率应用中,通常将电池进行并联和串联组合。随着电池串联的数量越来越多,进而推动电池管理系统快速发展,电池管理系统线束的数量不断增加,线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若电池线束不能正确连接、或存在短路、断路,容易引发着火、爆炸等危险,电池管理系统也容易因此损坏。
目前常用的线序、短路、断路检测方法有目测、万用表检测及连接BMS实测几种方法。其中,目测、万用表检测两种方法检测效率低,完全靠人工检测,容易出错;连接BMS实测,一旦有错线,BMS容易损伤、损坏,检测成本较高,且难以判断错误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能同时检测出线序、短路和断路的BMS线束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一种BMS线束检测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耦、若干个SA556电路和与SA556电路数量一致用于指示线束通断的指示灯,每个所述SA556电路均具有用于连接线束两端的线束输入端口和线束输出端口,所述供电电路通过光耦与第一个SA556电路的THR和TRI脚连接,每个所述SA556电路的OUT脚均通过三极管与其线束输入端口连接,每个所述SA556电路的CON脚均通过指示灯与其线束输出端口连接,第一个SA556电路后的每一个SA556电路均通过THR和TRI脚与前一个SA556电路的三极管集电极连接。
较为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源和开关,所述光耦内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供电电路的电源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开关接地。
较为优选的,第一个所述SA556电路包括并联在OUT脚的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SA556电路的VCC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个SA556电路的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SA556电路的VCC脚连接。
较为优选的,第一个所述SA556电路的三极管集电极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1、电阻R9和电容C5接地,第二个所述SA556电路THR和TRI脚通过电阻R12接地,第二个所述SA556电路THR和TRI脚连接在电阻R9和电容C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串接多个SA556电路,并在每个SA556电路的OUT脚和CON脚设置线束输入端口、线束输出端口和指示灯,将每根线束分别连接在每个SA556电路的线束输入端口、线束输出端口之间,当告警指示灯依次按序点亮,某一路未亮时,则说明线束断路,当同时亮起多个告警指示灯时,则说明线束短路,当告警指示灯乱序点亮时,则说明线束线序错误。本电路可同时检测多个线束,检测效率高。通过一个电路实现短路、断路和线序的检测,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航盛(武汉)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航盛(武汉)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94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