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4615.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8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增;孙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青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40 | 分类号: | H02G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苗彩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井 防爆波 人防 地下室 金属管 电缆 电缆结构 预埋 抗力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冲击波 中心处 空腔 密闭 侵入 穿过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所述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包括:人防地下室、防爆波电缆井及电缆,所述防爆波电缆井设置于人防地下室的旁边或上方,所述电缆先经过防爆波电缆井再进入人防地下室,所述人防地下室与防爆波电缆井之间的隔墙上设有预埋金属管,所述预埋金属管的防爆波电缆井一端连接有抗力片,所述抗力片中心处开有U型口,所述电缆从U型口穿过,经预埋金属管进入人防地下室,所述金属管在电缆周边的空腔填充满密闭填料。该结构有效阻止冲击波沿电缆侵入人防地下室室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中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
背景技术
防爆波电缆井是指能防止冲击波沿电缆侵入人防地下室室内的电缆井,对于提高人防地下室的抗冲击波的能力,防爆波电缆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保证人防地下室的密闭性,对于电缆通过防爆电缆井进入人防地下室的方式也需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所述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包括:人防地下室、防爆波电缆井及电缆,所述防爆波电缆井设置于人防地下室的旁边或上方,所述电缆先经过防爆波电缆井再进入人防地下室,所述人防地下室与防爆波电缆井之间的隔墙上设有预埋金属管,预埋金属管的两端分别从隔墙的两侧探出,所述预埋金属管的防爆波电缆井一端连接有抗力片,所述抗力片上开有U型口,U型口从抗力片的中心处延伸到其边沿,所述电缆从U型口穿过,经预埋金属管进入人防地下室,所述金属管在电缆周边的空腔填充满密闭填料。防爆波电缆井上盖有井盖,战时,井中填满粗砂,对其中的电缆进行保护,电缆通过预埋金属管穿过隔墙进入人防地下室,整个隔墙中的部分进行严格密封处理,保证不会有气体或者液体延预埋金属管和电缆进入人防地下室,设置抗力片可有效抵御对于金属管中密闭填料的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金属管的两端均设有抗力片,所述预埋金属管的两端的管壁外侧分别对称焊接有两根固定螺栓,相应的所述抗力片的U型口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穿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穿孔后拧紧螺母将抗力片固定在预埋金属管上。在预埋金属管的两端均设置抗力片进一步提高密闭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金属管位于隔墙中的部分的管壁外侧焊接有一环状的密闭肋,所述密闭肋的底部两侧分别呈斜面支撑。密闭肋保证预埋金属管与隔墙之间的密封效果,斜面支撑可有效提高密闭肋与金属管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抗力片与预埋金属管的管壁接触的一面设有与其外形相适应的环形凹槽,相应的在抗力片另一面形成环形凸起。凹槽用于卡合预埋金属管,使其与金属管的连接固定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预埋金属管两端的抗力片的数量都为两片,两片抗力片U型口对插叠放卡合。两片抗力片叠放时可通过其上的环形凹槽和凸起进行卡合,保证二者连接的紧密性。U型口对插,可完全将管内的密闭填料挡住。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在防爆电缆井中留有50~100cm长度的余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人防防爆波电缆井穿电缆结构很好的利用防爆波电缆井阻断了冲击波延电缆传入人防地下室中,电缆在防爆波电缆井中留出长度余量,方便日后操作处理电缆,电缆通过预埋金属管穿入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进行了严格的密闭处理,并设计抗力片对其中的密闭结构进行保护,保证整个人防结构的密闭性、抗冲击力性优良,满足人防工程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电缆穿预埋金属管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预埋金属管端部抗力片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抗力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青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青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4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