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5509.X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华;黄钟晖;徐学军;张世荣;莫志刚;尹仕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G08B17/06;G08B17/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左祝安 |
地址: | 530329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地铁 火灾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主服务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警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放气指示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防火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喷洒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入端与烟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服务器与车站服务器实现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地铁封闭环境下不能迅速对人员进行转移,地铁调度不便,时间损耗过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IM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为确定地铁线路构造,确定地铁所在位置,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调度地铁转移可通行路线,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来解决地铁封闭环境下不能迅速对人员进行转移,地铁调度不便,时间损耗过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地铁封闭环境下不能迅速对人员进行转移,地铁调度不便,时间损耗过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主服务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警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放气指示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防火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出端与喷洒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的输入端与烟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服务器与车站服务器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主服务器与BAS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主服务器与FAS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主服务器与ACS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体灭火控制盘采用型号为XMP-YKS4372。
优选的,所述警铃采用型号为DL-818S。
优选的,所述放气指示灯采用型号为LW5606,所述防火阀采用型号为QZF-89。
优选的,所述声光报警器采用型号为LTE-1101J。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CWDZ11。
优选的,所述烟感器采用型号为JTY-GF-TX6190。
优选的,所述喷洒器采用型号为ZDMP0.25/5S-QX6。
优选的,所述车站服务器采用可接入互联网的智能计算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BIM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目前信息调度均通过列车员反馈地铁运行状况,信息繁杂,该实用新型借助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可以很快确定地铁运行状况,从而解决地铁封闭环境下不能迅速对人员进行转移,地铁调度不便,时间损耗过久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55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