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竹筒等厚机增加刀杆刚度的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8533.9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董鹤;孙见君;涂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L7/06 | 分类号: | B27L7/06;B27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筒 增加 刚度 支撑 机构 | ||
一种整竹筒等厚机增加刀杆刚度的支撑机构,其特征是:长刀杆前端装有短刀杆,两者采用螺纹连接,限位环I、滑套和限位环II从后向前依次套在长刀杆上,限位环I与滑套之间设有压簧,限位环I和限位环II分别用两个紧定螺钉固定在长刀杆上,摆杆支撑件用两个紧定螺钉固定在短刀杆上;两根摆杆分别用销轴II铰接在摆杆支撑件前端,两根连杆的一头分别用销轴I对称铰接在滑套两边,另一头通过球座两头的轴颈分别将两端的摆杆的另一头铰接在一起;钢球置于球座中,将球限位件罩住球后,用螺钉将球限位件与球座固定。所述的支撑机构适应竹筒的内径范围为85‑140mm。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材加工领域,主要涉及去内节去黄和去外节去青后的整竹筒等厚切削时的一种等厚机增加刀杆刚度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在竹材加工领域中,将一段整竹筒展开成一块整竹无裂纹竹平板,其加工工序为去内节去黄、去外节去青、竹筒等厚度加工、沿竹筒纵向开缝、软化处理、展开。在去内节去黄加工工序中采用的是去内节去黄组合刀具,而组合刀具包括小锥刀、大锥刀、三片去黄刀、同步槽轮,其中小锥刀、大锥刀、三片去黄刀片上众多端面齿和众多前刀齿是用来去内节的,三片去黄刀上的众多后刀齿是用来去竹黄的,所以去内节去黄组合刀具能够在一次走刀中快速将竹筒中的内节和竹黄去除,但由于组合刀具中安装了一个同步槽轮,在高速旋转时三片去黄刀在离心力作用下只能同步张开,所以其加工轨迹在一个圆上,而几乎所有竹筒的横截面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圆,基本上都是椭圆截面,因此就造成了去内节去黄后的竹筒截面上壁厚不一致(如图3所示),另外竹筒存在不同程度的尖削度,其大小头的厚度也不一致,若展开前不进行等厚加工处理,将整竹筒展开时就容易开裂,另外,后续砂光时的磨削量过大。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展开前必须将去内节去黄及去外节去青后的整竹筒进行等厚加工处理,使展开前的竹筒壁厚一致,保证竹筒展开时不开裂。
在整竹筒等厚加工中,以去过外节和竹青的外圆柱面作为基准面,对去过内节和竹黄的竹筒内壁进行等厚加工,达到整段竹筒在整个长度方向及任一截面上的厚度均相等(如图4 所示)。在等厚加工中,等厚刀作定轴旋转,竹筒边旋转、边相对于等厚刀沿轴向进给,由于竹筒的展开长度一般都在2000-2600mm之间,而等厚刀的刀杆只能悬臂布置(如图1所示),且悬臂长度为1400mm,加工2000-2600mm时,先加工竹筒长度的一半,然后掉头加工另一半。
如图2所示,固定滚轮和等厚刀分别作定轴转动,对称布置在固定滚轮和等厚刀中心连线两边的两个浮动滚轮一边旋转,一边浮动,以适应竹筒直径变化,固定滚轮与等厚刀之间的间距h即为竹筒等厚加工后的厚度;由于等厚加工时,有一个垂直向上的切削分力作用在等厚刀上,这个力会使得支撑等厚刀的长刀杆产生挠曲变形,切削厚度越大、长刀杆悬臂布置越长,长刀杆的挠曲变形也越大,从而造成等厚刀与固定轮之间的间距变大,等厚加工后的竹筒厚度达不到厚度一致的要求,不得不进行二次等厚加工,大大地降低了生产率。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必须增加刀杆的刚度,增加刀杆刚度通常是加大刀杆直径,然而等厚加工时,刀杆需伸进竹筒内,且必须小于等厚刀的外径,由于刀杆悬臂大,即使将刀杆直径能增加10%,也远远满足不了刚度要求。因此,需另外想办法保证竹筒等厚加工时等厚刀与固定滚轮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即能保证竹筒的等厚度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结构简单、利用被加工竹筒作为支撑点来保证等厚刀与固定滚轮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的一种增加刀杆刚度的支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8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