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8573.3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绍增;孙锐;张小弟;玄其明;吴政刚;任立立;果志明;郭传宝;李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F23L1/00;F23L9/00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口 本实用新型 燃烧器 内二次风管 外二次风管 二次风管 一次风管 中心管 煤粉浓缩装置 煤粉浓缩器 二次风 燃烧 旋流燃烧器 多级配风 外二次风 由内向外 出口端 多品种 回流区 均流环 一次风 中心风 煤种 还原 锅炉 浓缩 | ||
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它涉及一种燃烧器。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由于煤粉浓缩器浓缩率低,不利于NOx的还原和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回流区的稳定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品种煤的燃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和煤粉浓缩装置;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一起,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的出口端依次设有中心风扩口、一次风扩口、内二次风扩口、中二次风扩口和外二次风扩口;煤粉浓缩装置包括煤粉浓缩器和均流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稳燃效果好,使用煤种范围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锅炉旋流煤粉燃烧器由于燃烧初期的气流扰动强及二次风很快混入,易形成富氧燃烧区,而且火焰短,放热集中,火焰温度高,所以NOx排放量很高。因此出现了很多低NOx旋流燃烧器,它是将二次风分成多级,通过一次风将煤粉送入炉膛,通过多级风的分级燃烧来延长煤粉的燃烧时间,空气分级是为了达到推迟混合和控制燃烧过程的目的,在一次燃烧区仅送入维持稳定着火和挥发分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形成浓相核心火焰,降低火焰温度峰值;由于推迟二次风的混入,形成了还原区,不仅能减少NOx的生成量而且能使部分NOx还原。
目前的低NOx的内浓外淡旋流燃烧器,由于煤粉浓缩器多采用文丘里煤粉浓缩器,一次风煤粉经过浓缩器的浓缩作用后,在径向上呈内浓外淡分布,即一次风筒中心区域煤粉浓度高,一次风筒内壁区域煤粉浓度低,实现燃料的分级燃烧,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提高煤粉的着火稳定性,该型浓缩器的浓缩率较低,一般在60%~75%之间,不利于NOx的还原和燃烧的稳定性,因此只能适应挥发份高的贫煤,对于其它煤种会出现燃烧不完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燃烧器由于煤粉浓缩器浓缩率低,不利于NOx的还原和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回流区的稳定性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品种煤的燃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一: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包括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内旋流器、外旋流器、二次风风箱、煤粉浓缩器和均流环;
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一起,且相邻两者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形成一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通道、中二次风通道和外二次风通道,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中二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各自的出风口端一一对应设有中心风扩口、一次风扩口、内二次风扩口、中二次风扩口和外二次风扩口,所述内旋流器设置在中二次风通道内,所述的外旋流器设置在外二次风通道内,二次风风箱固接在一次风管和外二次风管上;
煤粉浓缩器包括支撑板和N个浓缩环,N为2-5的整数;
N个浓缩环沿着煤粉流动方向依次减小,相邻两个浓缩环之间呈一定距离设置,N个浓缩环通过支撑板固接在一起,支撑板固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N个浓缩环邻近中心管出风口的一侧设置;
在邻近煤粉浓缩器出口侧的中心管上设有均流环。
方案二:一种多级配风的径向内浓外淡的旋流燃烧器包括中心管、一次风管、内二次风管、外二次风管、内旋流器、外旋流器、二次风风箱、煤粉浓缩器、均流环和间隔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8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泥与煤矸石在循环流化床中混烧的顶部负压给料机构
- 下一篇:九头燃烧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