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8751.2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6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郑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派普莱恩管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40;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管道 360 度漏磁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的两侧端部均焊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安装框焊接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磁检测器,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与滚针轴承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该基于管道的度漏磁检测设备,通过电机带动漏磁检测器进行转动,方便调整漏磁检测器的位置,提高检测的精度,通过在滚针轴承的外侧加装活动杆、限位块和弹簧,再配合支撑块使用能够有效的对漏磁检测器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减少在管道内部恶劣的环境下漏磁检测器所受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用于油气管道的维修费用高达数亿元,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由于受检测手段的制约,管道损伤状况多数不能确切判别及定位,往往造成盲目开挖、盲目报废、维修缺少科学性等不必要的损失。漏磁法是对油气长输管道进行无损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测量被磁化的铁磁材料工件表面的泄漏磁场强度来判断工件缺陷的大小。
目前为了方便漏磁检测器能够更好的在管道内完成检测,通常需要将漏磁检测器安装在检查支架内,然而市面上的检查支架普遍不能够有效的对漏磁检测器进行较好的保护,不利于在恶劣的管道内部进行操作,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一种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管道的360度漏磁检测设备,包括万向节,所述万向节的两侧端部均焊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安装框焊接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磁检测器,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与滚针轴承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滚针轴承的外壁焊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端部贯穿安装框,且延伸至安装框的外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套有弹簧,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焊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漏磁检测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漏磁检测器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端部与漏磁检测器固定连接。
此项设置用于通过将该设备放入到检测管道内,在滚轮的作用下,实现该设备在管道内的自由移动,配合万向节使用,实现该设备能够在管道的弯头位置进行移动,达到漏磁检测器在管道内360度检测的效果;通过电机带动漏磁检测器进行转动,方便调整漏磁检测器的位置,提高检测的精度,通过在滚针轴承的外侧加装活动杆、限位块和弹簧,再配合支撑块使用能够有效的对漏磁检测器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减少在管道内部恶劣的环境下漏磁检测器所受的损伤,提高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承和支撑杆呈同一水平设置。
此项设置用于保证漏磁检测器能够稳定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外侧呈环形等距设置有四个滚轮。
此项设置用于提高该设备在管道内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形状均为匚字形,所述安装框两侧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为相互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在安装框与滚针轴承之间设置有四个,且支撑块为橡胶制成的基体。
此项设置用于橡胶材质的支撑块能够有效的配合活动杆、限位块和弹簧使用,达到对滚针轴承进行减震缓冲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万向节为三销轴式万向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派普莱恩管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派普莱恩管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8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智能交互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管道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