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0061.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2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芬;吴伟民;李文钢;黄谊福;林中生;黄炳周;沈勇彬;张豹;刘旭塬;柯紫杭;陈华杰;郑杰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围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周鑫 |
地址: | 366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卸载 水葫芦 打捞 | ||
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遮阳棚通过支撑柱设置在船体上;操控室设置在船体后端;打捞入料筒朝下倾斜设置在船体的前端,打捞入料筒为上窄下宽结构,其上端与第一出料管相连,下端为水葫芦打捞入口;打捞辊设置在打捞入料筒打捞入口上部,打捞辊在电机带动下进行转动;打捞入料输送装置设置在打捞入料筒内,入料输送装置包括传送输送带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传送输送带运动,入料输送装置下端位于打捞辊正下方,其上端位于第一出料管入口处;上连接杆竖直设置在船体上,上连接杆上端与打捞入料筒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化水葫芦打捞工作,且打捞效率高,将打捞的水葫芦进行压缩存放,减少往返岸边次数,提高打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葫芦打捞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
背景技术
水葫芦是一种喜温型多年生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生长,生长速度快、繁殖力极强。在河流、湖泊中大量生长,造成河道堵塞、湖面淤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也影响了城市景观,对农业灌溉、交通运输、阻碍泄洪,而且因水质污染而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其负面影响极其深远广泛。
目前治理水葫芦的方法一般有人工打捞、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化学防治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腐烂掉的水葫芦会对水环境造成再次污染;生物防治法对引进的外来物种的副作用不可预见。因此人工打捞成为水葫芦治理的主要方式,但是现有打捞船还未实现自动化,仍需大量的人员进行打捞工作,打捞效率低下,而且现有的打捞船不具备很好的水葫芦卸载存储功能,影响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实现自动化水葫芦打捞工作,且打捞效率高,将打捞的水葫芦进行压缩存放,减少往返岸边次数,提高打捞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卸载水葫芦打捞船,包括船体、遮阳棚、支撑柱、操控室、打捞入料筒、打捞辊、入料输送装置、传送挡板、上连接杆、第一出料管、粉碎装置、压缩装置、储料仓和废水收集仓。
遮阳棚通过支撑柱设置在船体上;操控室设置在船体后端;打捞入料筒朝下倾斜设置在船体的前端,打捞入料筒为上窄下宽结构,其上端与第一出料管相连,下端为水葫芦打捞入口;打捞辊设置在打捞入料筒打捞入口上部,打捞辊在电机带动下进行转动;打捞入料输送装置设置在打捞入料筒内,入料输送装置包括传送输送带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传送输送带运动,入料输送装置下端位于打捞辊正下方,其上端位于第一出料管入口处;上连接杆竖直设置在船体上,上连接杆上端与打捞入料筒相连;
粉碎装置包括粉碎装置壳体、隔板、连接架、转轴、粉碎电机和第二出料管;粉碎装置壳体上端与第一出料管出口相连;连接架设置在粉碎装置壳体外周,连接架与上连接杆相连;隔板设置在粉碎装置壳体内;粉碎电机连接在隔板下端,粉碎电机与转轴相连;转轴上设置有多个粉碎刀;第二出料管设置在粉碎装置壳体上;
压缩装置包括压缩装置壳体、挡板、第一驱动件、压板、连接板、第二驱动件、推板和出料口;压缩装置壳体设置在船体上,压缩装置壳体上端与第二出料管出口相连;挡板设置在压缩装置壳体内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出料管的一侧;第一驱动件朝下设置在压缩装置壳体上,第一驱动件活动端与压板相连;压板设置在压缩装置壳体内;连接板设置在压缩装置壳体外周下部;第二驱动件朝向压缩装置壳体水平设置在连接板上,第二驱动件活动端伸入压缩装置壳体内与推板相连;推板位于挡板正下方;出料口设置在压缩装置壳体下部;储料仓设置在船体内。废水收集仓设置在压缩装置下部,废水收集仓上端布置净化剂加注桶,废水收集仓下部设置有放水阀。
优选的,船体内设置有蓄电池。
优选的,遮阳棚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围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围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0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安置柜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