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音频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0692.2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9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冠波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廖金晖;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组件 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 第一腔体 耳机 耳机线 体内 无线音频接收器 收纳 第二腔体 插线孔 壳体 本实用新型 耳机线收纳 用户体验 插头 穿线孔 可拆卸 可翻转 围合成 延伸 插装 缠结 容置 外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音频接收器,包括壳体和无线通信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翻转或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成一个第一腔体,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腔体,无线通信组件容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用于耳机与无线通信组件连接的插线孔,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外壁设有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穿线孔。有线耳机的插头可插装在插线孔内实现与无线通信组件连接,并且部分耳机线收纳在第一腔体内,部分耳机线延伸出第一腔体,实现了有线耳机在部分收纳的状态下使用,缩短了耳机线的长度,耳机不使用时也可全部收纳在第一腔体内,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也避免了耳机线的相互缠结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收纳有线耳机的无线音频接收器。
背景技术
无线音频接收器又叫无线音频适配器,可以与电子音频播放设备无线通信,无线音频接收器可插接普通的有线耳机,实现有线耳机与电子播放设备的无线通信,有线耳机连接上无线音频接收器后一定程度上获得无线耳机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音频接收器的插线孔设置在外壁,有线耳机可插接在无线音频接收器的插线孔内实现连接,但无法收纳耳机线,耳机线容易因弯折牵绊而损坏,长期暴露容易刮伤,如果是塑胶线长时间使用也容易老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收纳耳机线的无线音频接收器。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线音频接收器,包括壳体和无线通信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翻转或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成一个用于收纳耳机线的第一腔体,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腔体,无线通信组件容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用于耳机与无线通信组件连接的插线孔,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外壁设有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穿线孔。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一绕线柱,第二腔体延伸至第一绕线柱内,插线孔位于第一绕线柱上,全部或部分无线通信组件容置在第一绕线柱内。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绕线柱,第二绕线柱与第一绕线柱间隔开,两者之间具有收纳耳机插头的空间,第一绕线柱上的插线孔朝向第一绕线柱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绕线柱具有两根,第一绕线柱呈椭圆型或跑道型结构,两根第二绕线柱设置在第一绕线柱的长度方向上,并沿着第一绕线柱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顶端设有径向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固定耳机线的卡槽,卡槽位于第一腔体内。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组件包括PCB板和连接在PCB板上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容置在第一绕线柱内,并且与插线孔对齐。
进一步地,无线通信组件还包括按键,按键安装在第一绕线柱的顶部,按键延伸至与PCB板连接,第一壳体设有通孔,第一绕线柱的顶部延伸至露出第一壳体的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安装有用于佩戴的夹扣或挂耳。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音频接收器,由于设有容纳耳机线的第一腔体,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插线孔,及第一腔体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穿线孔,有线耳机的插头可插装在插线孔内实现与无线通信组件连接,并且部分耳机线收纳在第一腔体内,部分耳机线延伸出第一腔体,实现了有线耳机在部分收纳的状态下使用,缩短了耳机线的长度,耳机不使用时也可全部收纳在第一腔体内,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也避免了耳机线的相互缠结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无线音频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无线音频接收器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无线音频接收器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冠波,未经陈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0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