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3375.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4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方星星;宋雪;石建娅;龚彩霞;林新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B32B27/32;B32B27/12;B32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青年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350 | 代理人: | 吴桂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泥水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河床污染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包括隔离膜本体,所述隔离膜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隔水透气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隔离膜本体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贯穿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隔水透气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其可简单高效的实现对污染水域底泥污染源进行隔绝,防止污染源扩散,为实现为污染源和水体的分开治理创造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床污染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日益凸显的水资源匮乏以及水环境恶化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目前我国各大水系城市河段的污染普遍较为严重,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了污染, 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对于污染水体内源污染控制,主要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是在不移动底泥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阻止底泥污染物进入水体,即切断内污染源的污染途径;异位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底泥清淤后再进行处理,即将水体的内污染源转移走,以防止其污染水体。底泥疏浚为较常见的异位处理技术,见效快但该方法治理费用昂贵且清淤后的处理较难。相对于底泥异位处理技术存在对水体环境影响大、成本高、过程繁琐的缺点,底泥原位处理技术以其成本低、操作简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的优势而备受关注。
现在原位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污染底泥上投放一层或多层覆盖物,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采用的覆盖物主要有未污染的泥沙、砾石或一些人造物理材料等将污染沉积物与底栖生物物理性地分开,固定污染沉积物,防止其再悬浮或迁移,从而有效减少污染底泥中污染物进入上层水体覆盖材料。该技术虽然处理简单但其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清洁泥沙或覆盖材料等,来源困难,还会提高河床,影响储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其可简单高效的实现对污染水域底泥污染源进行隔绝,防止污染源扩散,为实现为污染源和水体的分开治理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解的泥水隔离膜,包括隔离膜本体,所述隔离膜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保护层、隔水透气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隔离膜本体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贯穿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隔水透气层。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本体还设置有用于遮盖所述透气孔的膜盖。
可选地,所述膜盖位于所述透气孔的上方,且所述膜盖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形成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口袋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膜盖呈矩形。
可选地,所述膜盖的尺寸为10cm x5cm。
可选地,所述膜盖的两条长边和其中一条短边分别通过热压复合工艺焊缝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口袋式结构内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膜盖包括膜盖保护层和膜盖隔水层,所述膜盖保护层位于所述膜盖隔水层的上方,且所述膜盖保护层和所述膜盖隔水层通过热压复合工艺焊缝连接。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5cm-5cm,且相邻两个所述透气孔的间距为15cm -100cm。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隔水透气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为长丝无纺土工布或无纺防穿刺土工布,所述隔水透气层为HDPE塑料膜或聚四氟乙烯高分子防水透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33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芯热交换器支架
- 下一篇:一种WPU水性塑胶底漆搅拌装置